锋评NO.12 | 端掉医药反腐的“关键少数”,如何清除隐藏中“医蠹”?

锋评NO.12 | 端掉医药反腐的“关键少数”,如何清除隐藏中“医蠹”?

图片

随着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深入推进,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十堰一医院刚退休的老收费员吴某因为网络投资理财亏空,利用医院收费员的职务之便,3年里套走住院押金200余万元,最终在医院内审时露馅,退休仅9天就被警方抓获消息。目前,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吴某批准逮捕。

腐败堕落的“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常言道,“悬壶济世,仁心仁术”。医生作为一种神圣职业,承担济世救人的重大使命,医药领域更是关系百姓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事要事,是民生的生命防线和底线。开展“医药反腐”,向医药行业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问题重拳出击,向失范的医风医德亮剑,坚决铲除附着在医药领域的歪风邪气和劣质土壤,是顺应民心民意、造福百姓群众的良政之举。

“刮骨疗伤”,亮剑医药贪腐的“关键少数”

自此次医药反腐风暴引发关注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医院领导被查、医保局官员落马的信息爆出。大家都关注医药反腐自然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药反腐给少数违规触纪的医疗人员“把脉问诊”,正是给治病者“治治病”“排排毒”,既很必要、也很重要。但也应注意到,有些医生贪腐的案例被夸大,更有甚者借医疗反腐之名蹭流量、带节奏,造谣生事、混淆视听,让医药代表、医生和学术会议有污名化、符号化的趋势。

根据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其中,医院3.7万个(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5万个)。全国有卫生技术人员115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统称为医生)440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百位医院院长、书记接受调查,原因多涉及通过在药品采购、医疗器械及耗材采购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等问题。医药领域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但相比于440万名医生来说,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

即使聚焦到湖北省,医药领域反腐中的“老虎”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北省中医院原院长,以及随州、黄石、潜江等一批地级市医院,和大悟、长阳等区县级医院,陆续报道出来的10余位医院院长、书记因违法违纪问题落马。与今年3月发布的湖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对比腐败分子仍然只是极少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湖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781家,其中医院1182家,卫生技术人员57.6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6万人。

而在8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更是明确回应,这场反腐风暴明确指向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

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目的是清除影响医药领域健康发展的“黑手”,而不是捆住担当实干者的双手,更不会导致什么“医疗系统崩溃”。一个良性健康、行稳致远的医药卫生体系,绝不能靠“潜规则”甚至违法违纪行为来维持运转。

回归“治病救人”初心,反腐必将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破”只是手段,而“立”才是目的。反腐风暴下,虽然医药卫生体系会面对很大压力,但对于一些猖狂的“蛀虫”来说,整治是必不可少的,但整治的宗旨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初心,让医药企业有更多精力放在研发和技术更新上,保护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系统公信力,也只有如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才能得到更加充分而可靠的保障。

然而,单纯依靠行政处罚和刑罚并不能彻底解决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因此,针对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持续反腐必将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除了严格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外,我们还需要建立科学可行、阳光透明的长效机制。

首先,医疗行业具有特殊性,涉及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针对其中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除了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外,还要放大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触角,打造360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探照灯”,让其医疗腐败行为无所遁形。

其次,利益驱动是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医药企业为了推广产品,往往会向医院和医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回扣和利益诱惑,这种利益驱动可能会导致医生和医院在采购和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存在不当行为。需要坚持挥好执纪问责“大棒”,在法治环境的保障下,以雷霆万钧之力、秋风扫落叶之势,坚决惩处医疗腐败行为,做到零容忍、出重拳、无禁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