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评NO.14 | 银行贷款业务频频“翻车” “饮鸩止渴”要不得!

锋评NO.14 | 银行贷款业务频频“翻车” “饮鸩止渴”要不得!

图片

近期,多家银行被罚,直指贷款业务的沉疴顽疾。

10月18日,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邮储银行太原市分行被罚款50万元。

此前的8月18日,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收到3张巨额罚单,三家银行合计被罚超1.1亿元。此次被重罚主要还是违规发放贷款所致。

9月下旬,因贷款管理不审慎,湖北银行襄阳分行及孝感分行合计被罚50万元。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汉口银行被罚事件。

9月底,汉口银行及水果湖支行被开出两张罚单,金额共计365万元。该行相关人士或被警告、或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多年,包括时任董事长陈新民、时任董秘丁锐等,时任行长助理兼水果湖支行行长徐欣被终身禁业。

事实上,汉口银行规模并不大,相较于动辄上千万的罚单,365万元的罚单也不算特别严重,但是针对银行高管的处罚却非同小可,以至于整个汉口银行水果湖支行几乎被“一锅端”。

此番被罚为哪般?汉口银行水果湖支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贷前调查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

这些再次表明,贷款业务开展不规范,正成为银行受到监管处罚的高频领域。

梳理发现,2023年上半年湖北银保监局及各银保监分局针对各银行机构共下发38张罚单,罚没金额共计2405万元。在罚单数量上,农商银行共收16张,可谓遥遥领先;在合计被罚金额上,农商银行依然受罚最重,高达1175万元。

上半年湖北38张罚单剑指何处?毋庸置疑,贷款一直是银行被罚的重灾区。处罚信息显示,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贷款管理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等处罚案由,接连出现在农商银行、邮储银行、湖北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罚单上。

屡查屡犯!不由为不少银行频频“翻车”的内控合规工作担忧,这也为其他银行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敲响了警钟。

值得深思的是,银行贷款业务违规现象为何一再发生?监管手段有没有漏洞?相关法规该不该继续完善?扎紧了“篱笆”,违规者才无从下手。

当前,监管和惩处力度正在持续加码。

今年2月,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做好贷前贷后管理。今年4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三查”。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包括原银监会、银监局、银监分局在内的银监系统针对商业银行(包含个人)开出的罚单数量超5000张。

总之,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总基调下,未来几年,金融监管从严、从紧的趋势不会改变。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可能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许多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以及资金流控制方面都存在不足。银行机构迫切需要增强合规意识,加强运用技术和制度手段,进一步完善对贷款全过程的监控,尽快发现和填补薄弱环节,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贷款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贷款管理是否审慎直接关系到银行风险控制和业绩表现。正如监管从业人士所言,银行要认真按照监管要求对贷款进行准确分类,不隐瞒,不遮掩,及时暴露风险。如果真实的贷款风险无法及时暴露,反而造成风险的积累,最终很可能导致大量风险集中爆发,无疑是饮鸩止渴。

简而言之,银行开展贷款业务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应拒绝“饮鸩止渴”,面对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更应严守红线,保证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范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点击查看往期:荆楚热点 锋评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