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底营造“水下森林”,湖中分区域种水生植物,湖岸改造成缓坡入水,王焰新院士推介武汉的“内沙湖模式”
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11月18日,武汉内沙湖,阳光透过水面射向湖底,茂密的水草摇曳生姿。一只只鹈鹕追逐嬉戏,倒映在湖中的楼房荡漾开来。
近日,在东湖宾馆举办的全国“城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教授,介绍了城市湖泊生态修复的武汉“内沙湖模式”。
内沙湖是一座位于武昌区闹市的小型调蓄洪水湖泊,面积153亩,湖水来自雨水补给。雨水和污水汇集入湖,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质常年为劣V类。
2007年,内沙湖公园建成开放。经截污、清淤和绿化建设,水质明显改善。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水质再度恶化。
2013年起,内沙湖开始实施生态治水。在湖底遍种苦草、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营造“水下森林”;在湖中不同区域分别种植菖蒲、芦苇、睡莲、荇菜等水生植物;将湖岸改造成缓坡入水,种上耐践踏的草坪。雨水经植被过滤、吸收入湖后,富营养物质又被湖中生长的水生植物不断吸收。精心养护加上自然恢复,使内沙湖的生态越来越好。如今,内沙湖地表水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