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我为“将军”;人生如棋,等你来“将”。11月23日,由武汉市黄陂区楚剧团最新创作排演的现代小剧场楚剧《将》戏曲进高校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首演。
演出现场
小剧场楚剧《将》由当代黄陂农村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展开,融合了楚剧、黄陂三鲜、将狮子等众多黄陂非遗元素,以非遗演非遗,同时观照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时代热点,借非遗传承感悟文化传承发展,书写平凡人的不凡,向大众传递 “都说人生如戏场,既然登台就莫怕唱。谁不是头戴金箍身百炼,谁不是行者在路上。”的人生豁达态度,致敬每个不向现实低头、不向生活妥协的普通人。
演出现场
该剧在艺术上回归楚剧剧种本体,追求“楚剧味”“黄陂味”。呈现形式上凸显小剧场特点,打破了传统剧场表演空间和观演关系,不仅让观众看到、听到,还能摸到将狮子、尝到黄陂三鲜等非遗,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尤其是剧中核心道具将狮子——重达30多斤的狮头,由黄陂当地74岁的将狮子制作技艺传人付春良按照传统将狮子样式手工制作,让观众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黄陂将狮子。
据了解,黄陂是国家级非遗楚剧的发源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也是非遗大区,现有木兰传说、湖北大鼓、将军狮子、黄陂三鲜等各类非遗项目85项,涵盖了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技艺、民俗、传统戏剧等。
演员与观众互动
历史悠久的楚剧变化出更年轻的形态,也在向年轻的群体靠近。黄陂区楚剧团副团长、《将》剧导演夏欢介绍:“《将》剧是我们目前做的唯一一个小剧场剧目,创作团队以及演职人员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从年轻人的视角写年轻人的故事表达年轻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年轻人的新思想新选择新生活。”
黄陂区是楚剧发源地,作为一部瞄准“走出去”目标的原创戏剧,《将》剧导演、剧本指导饶晓介绍道:“提到与黄陂有关的传统文化剧目,大家可能一般想到的人物都是花木兰。然而,黄陂不仅仅只有花木兰,作为楚剧的发源地,黄陂还有很多元素,此次我们将楚剧、黄陂三鲜、将狮子等众多非遗元素融合起来,也是一次有益尝试。”据悉,本剧现已入选2023大凉山戏剧节展演剧目,将在四川演出。
观众品尝黄陂三鲜
武汉大学学生李元在演出结束时讲道:“通过观看《将》的演出,了解到了很多黄陂的非遗文化,作为楚剧剧迷,我对楚剧比较了解,但今天的演出从形式上来看非常新颖,很好的融合了黄陂的非遗文化,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让我对黄陂有了浓厚的兴趣,想去黄陂看一看!”
除了武汉大学学生,《将》剧的首演,也受到其他大学的学生追捧。华中科技大学研一学生余音说道:“因为喜欢楚剧,此次也是特意来观看,看到各位老师表演有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比如说会用非遗的形式讲非遗以及将黄陂文旅结合,觉得是一个非常创新的点,对我们来说吸引力也很大。非常希望未来能在华科看到更多的楚剧表演。”
目前,黄陂区楚剧团正计划进行湖北高校巡演,以戏曲进大学的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楚剧、认识楚剧,进而了解黄陂、爱上黄陂。 饶晓介绍:“《将》剧当初在创意的阶段时,我们主要针对的观众群体就是青年观众,根据计划,明年这部戏将会在湖北高校巡演,让更多高校学子、青年观众能够观赏。”
凤凰网湖北:王鹤 通讯员:郑勤芳 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