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还给青头潜鸭

把“家”还给青头潜鸭

原标题:把“家”还给青头潜鸭

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摄影记者 李辉

乘坐汉孝城际列车,路过黄陂祁家湾时,您只需侧目一望,就能瞧见一处如同耀眼蓝宝石的池塘。它可真是一块宝贝:武汉市湿地保护部门与爱鸟护鸟人士,果断决策退渔还塘,耗资200万元,倾力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量身打造的“家”。

青头潜鸭有多濒危?我国是青头潜鸭重要分布地,2020年调查显示,我国境内仅有1500只。

青头潜鸭湿地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越冬的候鸟来此栖息

青头潜鸭湿地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越冬的候鸟来此栖息

惊喜:武汉为青头潜鸭最南繁殖地

12月21日早上8时,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秘书长明亮赶到黄陂祁家湾渔场,这里有一块他们特别关心的“宝地”——青头潜鸭栖息生境恢复示范点。

天蓝水蓝之中,白色围栏围住一片水域,示范点在周边鱼塘中非常显眼。

青头潜鸭和许多来自远方的鸟朋友一起展翅飞翔

青头潜鸭和许多来自远方的鸟朋友一起展翅飞翔

青头潜鸭胆子小,隐匿在水草之间。透过望远镜,记者看到了青头潜鸭的身影。“你看这只青头潜鸭头上的羽毛明显变青色,还泛着金属光泽,这就是繁殖羽,它们来年四五月份就会繁殖。”明亮解释道。

经过2个多小时的专业细致观察,颜军告诉记者:“现在这里一共有100多只青头潜鸭,可能还有外出撒欢的。此前这里是虾塘时,放眼望去都是青头潜鸭。”

颜军介绍,2014年武汉市观鸟协会志愿者卢群,在这里首次发现并拍摄到青头潜鸭筑巢繁殖,2015年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物种保护项目负责人理查德·赫伦来武汉调查后确认,这是青头潜鸭在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

保护区的核心部分,由两条堤坝和河道等包围,让青头潜鸭有个安静的环境

保护区的核心部分,由两条堤坝和河道等包围,让青头潜鸭有个安静的环境

危机:近年青头潜鸭数量急剧下降

可是,好景不长。

随着这些虾塘逐渐变为鱼塘,青头潜鸭数量逐步下降:2018年至2019年、2019年至2020年这两年冬季尚有两三百只青头潜鸭,但2020年至2021年的冬季,只有100多只了,“少了一半!”颜军心情沉重。

良好的环境,适合青头潜鸭生存

良好的环境,适合青头潜鸭生存

另一个消息更令人心忧:2018年至2020年武汉市观测到多处青头潜鸭繁殖成功点,2021年仅观测到一处。

青头潜鸭在保护区内,自由自在地生活

青头潜鸭在保护区内,自由自在地生活

眼看武汉作为青头潜鸭最南繁殖地的标签要被摘了,2021年11月,由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起草的《青头潜鸭繁殖生境研究与救护实施方案》及时出炉,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观鸟协会、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形成护驾合力,获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支持。“我们在盛夏捡拾青头潜鸭的粪便,交给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研究其生活习性和饮食特点。”颜军介绍,调查结果表明青头潜鸭喜欢栖息在有水草的虾塘,因此栖息生境,尤其是繁殖生境的破坏缺失,是青头潜鸭种群难以维持和恢复的关键因素。

隐形相机拍到的青头潜鸭活动

隐形相机拍到的青头潜鸭活动

人工快速恢复重建并进行长期有效保护,是解决目前武汉地区青头潜鸭繁殖生境不稳定的重要手段。

隐形拍到的青头潜鸭鸭蛋,新的青头潜鸭即将出生

隐形拍到的青头潜鸭鸭蛋,新的青头潜鸭即将出生

能收集到青头潜鸭的鸟粪,观鸟协会志愿者颜军、明亮感到兴奋

能收集到青头潜鸭的鸟粪,观鸟协会志愿者颜军、明亮感到兴奋

回家:青头潜鸭回到“精装修的家”

“经过与祁家湾街道沟通,渔场拿出这片433亩的池塘,长期租给咱们。”黄陂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马立强告诉记者,这片池塘今年5月生态修复完成,安排专人每天巡护,同时安装监控设备24小时盯守。

退鱼种草,有利于青头潜鸭的生存

退鱼种草,有利于青头潜鸭的生存

这是一个青头潜鸭典型的栖息生境。“池塘的二分之一为开阔水面,四分之一栽荷,四分之一栽植挺水植物荆三棱。”颜军说,这是华农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徐永荣团队的研究成果。青头潜鸭夏天喜欢躲在荷丛中,筑巢常用植物为茭白、狭叶香蒲和荆三棱,植被和水面的比例通常为1:1。

观鸟协会志愿者和湿地保护局同志一起,巡查保护区

观鸟协会志愿者和湿地保护局同志一起,巡查保护区

如今看来,这片“精装修的家”青头潜鸭很喜欢,在此栖息的种群数量止跌企稳。它的鸟类朋友们也来扎堆,几百米远处的一个池塘被几百只白琵鹭“刷白”……

抬眼再看,隐隐可以看到天河机场塔台,汉孝城际铁路从旁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希望示范地能更多一些,让更多鸟儿愿意来我们这里安家!”颜军相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一定能摸索出一个“最大公约数”。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