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农历春分,武汉大学迎来2024年首批预约游客,近2万人“上春山”。
“看樱花,到武大”。又是一年樱花季,武大校内樱花绵延盛放,与飞檐画角、碧瓦琉璃的建筑相映成画,加之百年名校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使这里成为热门的赏樱胜地与武汉对外开放的“名片”。然而爬树、踩踏草坪、折断樱花树树枝、四处乱扔垃圾、与游客发生肢体冲突等不文明现象仍有发生。
樱花季的来临,各地游客涌入武大、东湖樱花园、汉口江滩等景区赏樱,巨大的人流量为武汉带来关注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从淄博、哈尔滨到天水,城市爆火从不是一蹴而就,都是当地积极作为、用心经营的结果。贴心的服务可以引爆一座城市的口碑。而因服务不到位引来的差评,也足以损害一座城市的形象。
武汉大学作为公众心中神圣的学府,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符号,更是外界了解武汉的窗口,从这扇窗口中窥见的是城市历史底蕴、人文情怀以及政府治理能力,这些都是判断一座城市的重要依据。
因此,为了更好呈现人文素养和优雅环境,学校既不能因少数低素质游客进行“一刀切”管理,也不能放松安全管理,任清流浊水一道涌入。高校重新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如何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同样考验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手段。
今年,武汉大学对社会公众延续“实名限额、网络预约、双重核验”的做法,让游客通过实名预约免费入校,以此限制人流量。
然而自武大“限客”以来,关于武大校门口“黄牛盛行”的报道便时有发生——只要付钱就可开车带人进学校,虽然“黄牛”问题并非武大所独有,但也说明武大仅靠预约“限客”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即使限制人流量,每天仍会有数万人进入武大。对于武大校园管理者而言,如何做好游客服务,引导其有序、文明参观,保障游客的游玩体验,就需要把“服务”工作做在前,从细节入手,让游客玩得放心、玩得舒心。
如此而言,武大不妨做的更贴心一些,根据人流量特点规划好游客入校游览线路,沿途设置休息点、厕所等公共设施,提供微信支付的食堂窗口、加强安保力量、组织志愿导览讲解服务等,同时规定参观时间,建立黑名单制度,大胆对不文明现象说“不”。甚至还可以借鉴一下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专门设置“游客中心”,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进入武大校园的游客也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校园秩序,管理好自身行为,文明赏樱。大学不是只服务于游客的景区,对于校内教学、科研、办公楼(馆、室、所)和学生宿舍等谢绝公众参观的场所,游客需要做到“不打扰”。
春天在继续,赏花需自持。唯有相互理解,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正向合力,才能擦亮“看樱花,到武大”这张最耀眼的名片,助武汉接住这“泼天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