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仲裁“名家访谈”吴汉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武汉大有可为
湖北
湖北 > 资讯 > 独家 > 正文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吴汉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武汉大有可为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吴汉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武汉大有可为

汇聚智库力量,探索新质生产力。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武仲)联合凤凰网湖北开设《武汉仲裁“名家访谈”》栏目,共同探索法治实践的中国方案、仲裁智慧,共同展现法学理论与实践、武汉仲裁发展成果。第一期以“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的嘉宾是武汉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

吴汉东教授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科技部教育部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方首席专家。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是“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先行者”(《光明日报》语)“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进程的推动者”(英国《知识产权管理》评语)。在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前沿问题探索和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重大突破,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知识产权学术研究与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年度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2009年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累累荣誉加身。

作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吴汉东教授笔耕不辍四十余载,他撰写的《无形财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知识产权精要——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知识产权总论》和《中国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研究》四部著作入选国家学术外译项目推荐书目,是代表中国学术水准、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精品。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吴汉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武汉大有可为

从无到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知识产权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而又特别的领域,它是法律、经济和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性学科。据吴汉东教授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从无到有。从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90年《著作权法》,到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法律在适用中不断修订完善。制定《民法典》时,将知识产权纳入到民法体系中更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成就。中国知识产权从“赤裸空荡的学术空地到如今大厦已初具雏形”。

“总体来说,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不断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的观念意识在逐步提升。”吴汉东教授表示。

四十年来,知识产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2008年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2021年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知识产权为导向,建构了一个包括产业、科技、文化、贸易在内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着中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迈进。

新时代新要求:知识产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创新的中国需要一个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吴汉东教授认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于创新发展,而保护创新发展的基本制度就是知识产权制度。

吴汉东教授表示,相对于工业经济时代来说,新质生产力是以新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先进生产力:“新经济是以创新为基础的,这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所以我们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或是说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字技术正在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的时代,对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以数字技术为内核为推动力。数字技术的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都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算力和算法,现有的《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能对其进行保护。而数据,已被列为与土地、资本、管理技术等相并列的第七大生产要素。如何对数据进行保护,当前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都在进行广泛探讨。

“中央出台的‘数据20条’初步搭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20条’最重要的政策精神在于数据权利的分置保护,根据数据的提供者、处理者、应用者、经营者不同的主体享有不同的权利。总的说来,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的技术要素和资源要素提供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对经济发展、产业繁荣起到法治保障作用。”围绕数据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吴汉东教授作出了详细解读。

武仲有作为:积极参与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解决体系,应该说中央有要求,地方有动作,武汉有作为。”吴汉东教授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商事主体信赖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和社会保障等多方共同参与。涉及到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司法裁判、行政执法、商事仲裁、第三方调解和行业自治这些纠纷解决机制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商事仲裁所具有的重要而独特的专业、高效、保密和国际通行制度优势,是对司法裁判、行政执法的重要补充,是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社会共治的重要一环。

当前,国际仲裁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的仲裁机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武汉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最受欢迎的仲裁地”前列,武仲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连续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

“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武仲有优势。一个是敢于创新,制度先行;一个是专业力量雄厚。”吴汉东教授表示,武仲较早成立了知识产权仲裁院,2023年7月又成立了数字经济仲裁院,两大平台相互作用将会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另外,武汉高校云集多,法学人才富集、专业力量强大,武仲集聚了国内外一大批高校学者、实务专家、知名律师,拥有全国瞩目的仲裁专业力量。

据了解,2024年2月20日,武汉市政府发布《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加大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武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作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3月,武汉市委依法治市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仲裁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法治保障作用的工作方案》。

“第三个是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在过去的三年间,武仲办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200多件,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各种知识产权,覆盖面非常宽泛,为知识产权仲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吴汉东教授说道。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仲裁毫无疑问是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抓手。”从读书到教学,吴汉东教授与知识产权结伴同行已有四十余年。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仍时时心系知识产权发展,在学术的春天里上下求索、发挥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