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第二期
《炎帝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基因》
本期嘉宾: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 宫长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平安
1
炎帝精神核心特征
奉献、创新、进取、实干
宫长为:要讲炎帝精神我想很重要一点,你首先要评价炎帝他做了哪些贡献,我觉得有两点,一个就是说他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上,他在农耕文明上,奠定一个农耕文明的基础,他在农业上创造了耒耜,工具改进,应该说有创新精神,所以这是他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做出重大贡献,因为古代社会农耕文明,农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再一个是从人类社会生产上看,炎帝做了哪些贡献,我觉得很重要一点,我们讲炎帝尝百草,这个医学贡献是关系到我们人类,自身生产(繁衍)问题,所以炎帝这个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没有了中医,应该说就没了我们,是不是,所以炎帝在中医上这方面做的贡献,我们就说他是尝百草,甚至说讲(传说)故事讲的话,尝百草最后都昏迷了,他这种奉献精神,他这两方面的贡献,带来的两种精神,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创新精神,一个可以讲是奉献精神,所以这两种精神,给中华民族整个,历史长河当中,包括后来黄帝也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也好,一直传承下来,比如说大禹大公无私,也传承了炎帝精神,黄帝后来开创新国家,那也是传承炎帝精神。
马平安:在这个农业(产生)之前,人是靠天吃饭,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有自主性和生存权,更谈不上发展。自从有了炎帝文化,开创了中华农业,开创了人类的原始农业。从此,人可以逆天改命,完全可以由被动的生存方式变成一种自主的生产方式,所以这是一种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第二个来说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个也是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的人可能走五里,有的人走十里,可能有的人时间上慢 (行动上)笨,但像乌龟和兔子赛跑一样,(坚持)走到终点线,所以这种贵在坚持,坚持是跟自强不息挂(联系)在一块的,第三个炎帝精神非常重要的内核,就是奉献精神,最主要体现在以民为本,神农尝百草,他发明农具,教民植谷,一切都是,都是为民众着想,为他的部落群体着想,再说它的核心就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个炎帝精神,按道理应该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这个核心点应该来说就是这几个。
2
炎帝精神,中华文明的血脉基因
宫长为:中华民族,有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一万年文化史,一般从伏羲讲起,事实上从伏羲、女娲,是一万年,要讲五千年文明史,应该从黄帝开始,但炎帝正好处在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间,所以一般我们讲三皇,比如说伏羲与女娲,或者说炎帝,司马迁《史记》开篇是《炎黄》,讲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所以炎帝处在一个承前启后或者说继往开来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而且刚才说,炎帝农业革命我们说距今万年前,农业革命,南方北方都有农业革命,但炎帝时期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他制作了耒耜,这是在技术上一个突破,所以说我们有时候想,今天看来很小的一个进步,(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但在历史上那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比如我们过去说过,奚仲造车,夏代的奚仲造车,仓颉造字,今天感觉很简单,但当时在人类历史上,它是一个重大突破,耒耜工具生产,农业生产,因为有了农业生产,我们人类才能定居,不然的话都来回流动,那怎么要定居,要发展农业生产,你生产工具(技术)上不去,你的产量上不来,所以他制作耒耜这个创造,我们说炎帝在这个贡献在文明史上建立功劳是非常大的。所以古代社会今天看,其实我们想说一句话,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它的根本点其实是立足于农耕文明基础上,他在制作工具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在承前启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的承前启后中去开发农业,它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这一点就是有点像大禹,大禹正好处在五帝时代向三皇(时代)过渡阶段,炎帝都是(处在)一个关键点,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他的历史贡献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这样可能把握得更准确。我们对炎帝怎么评价,是中华文脉传承各方面,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有人说炎帝多少代,黄帝有多少代,当然这可以讨论,但是基本上有一个基本点,就是为何叫炎黄子孙,炎帝在前黄帝在后,炎黄子孙是一个政治概念,我们要理解,我们讲羲皇子孙、女娲,那是血缘概念,炎黄是政治概念,我们要明白它这个道理,三皇讲得更多讲的是血缘关系,炎黄往下讲就是政治关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史到文明史不同的地方。
马平安:我个人认为,可以用这两点来概括,第一个是八个字:男耕女织,安土重迁。中华农业社会形成这么一个核心的这个标志,这个基因,这个血脉是从炎帝文化形成的。第二点就是炎帝文化,它在这个农业社会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三个文明,第一是农耕文明,这是最重要的 ,是物质文明。第二是精神文明,中华精神文明之源应该从炎帝文化讲起。第三过去说,中华政治文明应该从黄帝讲起,其实严格意义上讲,中华的政治文明在炎帝时候已经出现了,现在国家非常讲三大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其实这个时期,在炎帝时代都已经奠定了。
咱们谈这个奉献精神,它不是一个口头语,也不是一个书面语,而是中华文化血脉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种基因。中华民族一开始,从炎帝文化开始,讲修德,讲为族人服务,强调这个道德法则,和这个西方社会一开始强调丛林法则、掠夺法则、索取法则。这恰恰是炎帝文化给人类立下的一个标杆,一个标尺,人首先是个高级动物,只要是高级动物,它就有贪婪的天性。中华先民认识到人性上这种劣根性,而不是随着这种劣根性的天性任其发展,而是想办法尽量把这个欲望给它关到笼子里、关到内心,跟它锁起来,追求日日新、苟日新、再日新,这也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3
推动炎帝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宫长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去年6月2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了文化传承座谈会,强调两个结合,而且更加要强调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结合。怎么结合?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怎么创造性转化?我觉得这很重要一点,就是你得继承,这继承我就想应该有四自,自己的自,首先我们说你得有文化,应该说(文化)自信,还得有文化自觉,还得有文化自立,还得有文化自强,这叫四自,这个(文化)自信,就有点相当于学术发展,学术发展,不是有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还有学科体系三个体系,自信有点相当于学术体系,(文化)自觉,我觉得它有点像什么呢,像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自信和自觉是相辅相成的,有自信才有自觉,有了自觉才更加自信,它俩相辅相成,形成一个什么东西,就形成一个自立,这个自立就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就会出现什么,就是我们文化自强。创新性发展,我体会,这些年也跟高校,跟地方合作开会学习,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说我们做(研究)到某个地方,我们今天到随州,随州要做什么,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同炎帝文化相结合,你得落到实处,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不同文化,找好落脚点,我们当地文化是啥,把我们当地文化找出来,我们随州,我们湖北省,省可以从省的角度看 ,市从市的角度看,甚至一个县一个村,村它从村的角度看,我的弘扬传统文化核心点在哪,我要弘扬什么,大家都去做,那全国传统文化就弘扬起来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路径,我们有时候常常做这个比较,比如古希腊罗马国家是经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么一个路径。中国古代国家,是在氏族组织没有组织解体下(过程中),家国同共建国家,所以这个时候,它很强调家庭关系、血缘关系,所以过去这个《礼记》上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它强调人之间关系要讲亲亲,义要讲尊尊,尊尊亲亲,(义者)其宜也都讲等级,所以我们中华文化(放)在世界上(来看),它有一种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隆礼重法,明德慎罚,这是中华文化核心点,首先要明德,德治法治,它俩怎么相辅相成,做得好了,找好结合点,就尧舜禹讲那个“中”,中国的中,所以中国精神就以中治国之精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个“中”,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点,最根本点。
马平安:奉献和创新,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备条件。第二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跟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和炎帝文化之间,互相契合,互相成就,第三句话就是,炎帝文化,就是奉献和创新,它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中的核心的核心,也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能够经历长期的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风风雨雨、岁月的侵蚀,但一直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中国人有奉献精神,中国人有创新精神。
4
从炎帝精神中汲取强国复兴奋进之力
马平安:炎帝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但是它们里面有个核心点,实际这个核心点第一就是奉献,因为中华文化是要逆天改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两种,一种西方建立这种,自私自利的文化中,也是把命运建立在自己的手里,但是把这个命运,首先把能力操纵在自己手里,为天下人谋幸福,它很强调这个社会责任。第二个就是创新,这个创新怎么提它都不为过,尤其是在今天,可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很可能在一晃之间,没有创新,它可能衰亡下去,衰败下去,甚至导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灭亡,所以这个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
宫长为:我们要明白处在一个什么时代,我们的使命是啥,其奉献就是要担当,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走在今天,担当什么,使命啥,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的就是这份责任,我们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炎帝的创业精神、开创精神、奉献、担当精神,我觉得就这个(核心内容)。
我想起来,梁启超给他孩子写家书,就说一件事,这世界的事情,不分大和小,你在你负责的范围之内,你把你的事情做好,你就是一等一的人物,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实上就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你把你所从事的事业,你把它做好,你就是弘扬就是传承,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了,走过来,它是由三到四,由四到五,什么叫由三到四由四到五,我们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后强调文化自信,这是最重要,由四到五呢,比如说我们过去讲,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觉得这个现代化是根本的现代化,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由四个现代化到五个现代化,最后概括起来就是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咱们历史研究院讲的,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这是根本点,所以我觉得,我们传承家风家教、炎帝黄帝精神也好,实际上很重要一点,从我们自身做起,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你要明白你处在什么时代,你的使命是啥,你怎么可以担当好,这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你把你的工作做好,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把我的工作做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国人民把工作做好,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就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不简简单单,就是我们,深化理论学习如何如何,更重要的是,放在国家治国理政,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点和根本目的!
来源:随州日报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