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发现两处明代浇浆墓 专家称 浇浆墓比一般的墓更难打开

浠水县发现两处明代浇浆墓 专家称 浇浆墓比一般的墓更难打开

原标题:浠水县发现两处明代浇浆墓,专家称,浇浆墓比一般的墓更难打开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方俊

近日,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普查队员在近一个月的田野调查中,在巴河镇汤铺村熊家楼北部的熊家大山南面山麓,发现两处石灰糯米夯土明代墓址,是为浇浆墓。

5.jpg

浠水县博物馆普查队员在巴河镇发现两处明代浇浆墓

6月18日下午,浠水县博物馆馆长徐良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从6月6日至13日,他们共完成了巴河镇39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核查,至本月中旬,在全县总计完成129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在调查巴河镇汤铺村熊家楼北部的熊家大山南面山麓时,工作人员发现两处石灰糯米夯土的明代墓址,相传是明代兵部尚书熊文灿及其家人的墓址。

1.jpg

队员们披荆斩棘,深入密林古道,绝壁山巅

据悉,浇浆墓出现于元代,在明代和清代早期逐渐盛行。这种墓葬,通常采用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浇浆,经层层夯打筑成。此种墓葬形制较特殊,与一般古墓葬相比,更不易打开。通常情况下,浇浆墓的封闭系统比较好,墓里面还会放中药来保护尸体,因此浇浆墓里面的尸体不容易腐烂,有的地方出土的浇浆墓还会发现保存完好的尸体,甚至有的浇浆墓里刚出土的尸体还会保持弹性。

3.jpg

浇浆墓形制特殊,与一般古墓葬相比,更不易打开

虽然这两处浇浆古墓只剩下墓室,但为研究古墓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物证,浠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叶映红介绍。

据了解,这段时间,浠水县博物馆馆长徐良带领普查队员深入密林古道、偏远山村、人迹罕至的洞穴、绝壁、山巅。党支部书记陈小兵将文物尺寸、形制、单体等进行详细记录,使用无人机记录大量遗址高清影像,结合卫星地图绘制位置图、平面图;普查队每到一处,通过询问乡镇干部、走访当地群众深入了解当地文物历史信息,挖掘提炼文物价值。在田野调查结束后,小组之间积极召开碰头会,总结交流外业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大家身心疲惫,但总能将调查工作环环相扣地推进。

4.jpg

女工作队员与男同事一起跋山涉水,遇山开路,攀岩凿壁

一个多月来,伴随着无人机的嗡鸣、RTK的测点音,副馆长张小芳在膝盖肿痛的情况下,坚持带领第二普查队队员忙碌在山野田间;巾帼不让须眉,叶映红、胡金枝、胡静与男同事一起,将测绘杆当手杖,跋山涉水,攀岩凿壁,怀着对文物事业的敬畏和热忱,不畏艰险,奋勇前行。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