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建的一条隧道 成了网红打卡地

20世纪70年代建的一条隧道 成了网红打卡地

原标题:20世纪70年代建的一条隧道,成了网红打卡地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赵炳长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郑必高村有条20世纪70年代凿建的隧道,如今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7月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这里。

只见这条隧道建在村后的一座高山上,呈圆弧形,高约3米,长200余米。

走进隧道,一股凉风拂面而来。隧道中安装的彩灯将洞里充满梦幻感。从隧道四壁上裸露的岩石不难看出,洞是从山间坚硬的石壁上硬凿出来的。

这条隧道一方面畅通了大别山区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与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将山外水库中的水引进村里,让村里的老百姓吃水变得方便了。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无钱、二无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当地干部群众的双手开出此洞,实属不易。

8.jpg

这条网红隧道建于20世纪70年代

郑必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志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郑必高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北7.5公里处,是红安县北最大的自然湾,也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土地贫瘠,山高路陡,村民行路难、吃水难、赚钱难,有句民谣形象地描述了这个村子的情况:“柴难砍,水难挑,有女不嫁郑必高。”

隧道全长200余米

隧道全长200余米

为改变村里一穷二白的面貌,在党和政府领导下,1973年村里开始建隧道,至1976年建成,耗时3年多。隧道大大改善了全村干部群众的命运。

6.jpg

隧道从巨大的岩石间开凿而成

近年来,由于红安县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里连通镇上的多条道路已经畅通,村民吃水条件也大大改善了,这条隧道逐渐废弃。

去年以来,为加强乡村建设,挖掘红色资源,在旧有隧道的基础上稍加改造,这条隧道就成了一个小景点。自完工以来,已经接待了3万余人次的游客,其中网红隧道的点击量超过了400万次。

郑志学说,村里有基层工会创始人郑行瑞故居,还有郑行瑞私塾等名人古迹,全村有以郑行瑞为代表的革命先烈近百人。

1.jpg

如今,郑必高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当地政府先后帮助村里实施了以下工程:道路硬化及道路刷黑工程;房前屋后绿化及亮化工程;雨污分离处理工程;休闲景观及文化长廊改造工程;道路驳岸及路面修复及刷黑工程;立面改造工程。景观塘岸改造;改建公共厕所;休闲隧道景观打造;农户旧房整治;新建村标牌楼等。现在,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水泥路面已基本实现户户通,生活用电、安全饮水,宽带网络入户率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水平和幸福指数均大大提升。

2.jpg

2023年,郑必高村被确定为全省和美乡村示范点

2023年,郑必高村被确定为全省和美乡村示范点。

“下一步,我村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注重保留乡土味道,慎砍树,慎填塘,少拆房,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让村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好山、好水、好风光。”村党支部书记郑志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