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百年工运历史,凝心聚魂强信仰。武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工运文化遗址,在中国百年工运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座英雄的城市,见证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与辉煌,特别是在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之后的多次工人运动中,武汉的工人阶级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工人权益的争取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色职工思政课堂不仅能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还能促进职工个人成长,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及时传达党对工人阶级的关心关爱,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诉求,统一目标、增强共识。凤凰网湖北联合武汉市总工会开展“武汉职工思政课 在鲜红的旗帜下”系列宣传,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灵活、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宣讲党的政策,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影响力。
“围炉煮茶”般说思政,不知道这样的宣讲形式,你有没有见过?“又是新的一天,‘板凳’课堂进一线。下接地气上接天线,关注工友热点和难点。处处是讲台人人当教员,说变化谈感悟热火朝天……”工友有需求,企业有需要,中建三局“小板凳”宣讲队因此应运而生。初期以一个宣讲员带着相关资料,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宣讲点的形式进行,抓住工友们休息时间,大家随意围坐在一起,进行“拉家常式”思政交流。基层员工众多、项目点分散、覆盖面广,特殊的企业性质让宣讲队一个人便是一支队伍,也让定时、定点的思政课演变成“行走的课堂”。
推陈出新 探索非常规宣讲思路
层级传递,直达末端。职工思政课在上层精神及企业任务的传达中起重要作用,以往的思政课常采用职级员工宣讲,代表员工参会听课的形式,造成基层员工消息闭塞,对精神指示仅仅只是略有耳闻。“小板凳”破除陈规旧制,以“接地气”的围坐式、聊天式思政课堂在广大基层员工中备受好评。
精神提炼,以小见大。“小板凳”汲取多方经验,避开千篇一律的课件式讲解,精神理论的重复式评说,假大空式企业发展宣传,以短平快的方式、细小微的切入点深入施工一线项目开展理论宣讲。
形式多变,鲜活生趣。古板课堂,形式单一,强制性授课听课,传统思政课堂饱受诟病。“小板凳”不拘泥于单一模式,而是与企业送清凉、送温暖、送关怀相结合,抓住碎片时间,与工友话家常、话发展,让其肯听、肯讲、肯用。
“我们这些基层工人居然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要不是肖队长给我们讲解,我们还不明白呢。”将宏大理论提炼,与基层工友实际相结合,保证理论精准传达,这是肖帅在职工思政课宣讲工作中多年深耕的心得经验。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青年员工、公司“小板凳”宣讲队队长,他常年行走在基层一线,与公司各项目地宣讲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倾听基层员工需求,积极搭建企业员工沟通桥梁。以自身为标杆,践行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政课堂建设,促进思想引领工作的顺利进行,成功将“小板凳”团队由最初的十几人扩大至现在的两百多人,让更多基层员工受益。
推心置腹 收获职工认可
是什么让中建三局“小板凳”宣讲队屡次获奖并得到多家主流媒体关注,原因就在这里。挽起袖子,脚踩实地,“泥土味”课堂才能入人心;形式创新,立体宣讲,“生命力”课堂才能长发展;内容务实,定制菜单,“烟火气”课堂才能有共鸣;让出舞台,群众上场,“草根化”课堂才能聚共识。
“小板凳”不仅宣传弘扬党的精神指示,还会在日常宣讲中,对工友的疑难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怎样才能入党呢?入党流程又是怎样的?”在武汉银合温控项目区进行宣讲时,工友万德荣,就问了肖帅这样一个问题。肖帅详细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并询问是否是工友想入党。工友表示想培养自己子女入党,但是对流程不清楚,正好宣讲队来了,给他解决了燃眉之急。非“捆绑式”、“冒热气”式的宣讲让员工参与度、关注度明显提高,员工休假制度、医保报销、薪酬福利等与员工切实相关问题的融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高水准、有温度的疑难问题解答,在惠及员工家人的同时,也让大家对思政课堂接受程度变高。
重中之重 培育下一代的栋梁人
为什么要上思政课,为什么要注重加强思政课建设?只因思政课不仅是一门课程,而是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中建三局积极响应批示,高质量打造红色思政课堂,绘就企业发展新图景。“小板凳”宣讲团深入群众之间,有效培养下一代青年员工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们也为工作环境偏远,工期紧张的项目区员工,送去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放松的空间,助其鼓舞士气、提高工作效率。用力、用心、用情办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思想理论,有效凝聚基层员工共识,让大家为统一的目标共同努力,在学习中传递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奋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广大员工的认知水平。
源头活水 滋养产业新质生产力
立足基层,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以宣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吸取其他优秀案例的相关经验,中建三局“小板凳”宣讲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启示。
强化思想引领,确保上传下达。“小板凳”宣讲作为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建设管理的有效阵地,应强化基层职工思想教育,培育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的声音传到基层,传到一线,让广大职工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深化业务融合,注重知行合一。始终坚持与主责主业相融合,全方位融入发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贯穿于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小板凳”宣讲队深入生产一线,凝聚共识、鼓舞士气,将理论宣讲成效转化为对职工的思想引领和行动自觉,让基层职工心有所向,做有所依,行有所至。
优化宣讲形式,聚焦受众需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缺什么、讲什么”的理念,切实贴合基层一线需求与实际,让宣讲有侧重点,灵活采取丰富多样的宣讲方式,善于用家常话讲活“大道理”,让职工工友听得懂、记得住、受启发。
相关专题:武汉职工思政课 在鲜红的旗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