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名湖到未来城 数百名北大校友齐聚武汉“拼”创新创业

从未名湖到未来城 数百名北大校友齐聚武汉“拼”创新创业

2024年8月15日,首届“武汉杯”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暨新一代信息技术复赛在武汉未来科学城举行。赛场上,12个参加复赛的项目路演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

从未名湖到未来城 数百名北大校友齐聚武汉“拼”创新创业

据悉,本届大赛由北京大学、武汉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和武汉市人才工作局主办,大赛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与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消费文娱与公益红旅四大赛道,共计376人报名参与,每个赛道分为创意组和创业组,大赛于4月20日启动报名;5月-7月进行初赛评审; 8月15日在武汉举行大赛启动暨新一代信息技术复赛路演; 9月在北京大学举行决赛路演和颁奖仪式。

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玲,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叶静漪出席活动并致辞。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姜铁兵向来宾推介武汉。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北京大学校友嘉宾、参赛项目代表,武汉市科技企业、创投机构、孵化机构代表,以及武汉有关市直部门,各区(开发区、功能区)人才工作、科经工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杨玲表示,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武汉与北京大学保持良好互动,双方共谋发展、共促创新,共同签署《深化全面合作协议》,树立了校地联合育才的新典范。本次创新创业大赛以“武汉”冠名,吸引一大批北大师生和全球校友参与大赛、关注武汉,将北大的创新活力和科学精神从未名湖带到未来城,必将开启双方深度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武汉相关部门将跟进做好项目对接落地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让比赛成果尽快转化为发展硕果。

叶静漪对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北大与武汉渊源深厚,长期以来,双方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交流与合作。北大和武汉在创新创业领域具有共同的追求,本次大赛既是双方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一次深化合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她希望本次大赛能够进一步凝聚北大人、武汉人的创新思维与创业共识,共同锻造创新创业新锐力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会上,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姜铁兵以“选择武汉的十大理由”为题,推介武汉城市发展和人才政策服务情况,诚邀广大青年人才来到武汉创新创业、安家立业。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模型实验室负责人宋国杰以“大模型发展的未来趋势”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大模型3e的概念、应用前景和未来展望。

最终,寒序科技概率计算芯片和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超长视频生成平台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工业场内智慧物流设备协同解决方案探索者等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雪梦未来——神经电信号解码与手势识别隔空交互平台等7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现场,北京大学校友嘉宾和武汉市企业代表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创业”为主题进行互动访谈,1898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北京大学87级西语系校友郦红作为评委代表点评。她表示,本次的路演呈现了3大特点:第一,技术前沿与创新深度。参赛项目广泛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多个前沿领域,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更体现了创新深度与广度的完美结合。第二,社会价值与实际应用。本次大赛的项目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与担当。第三,团队合作与跨学科融合。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项目的技术内涵,也拓宽了创新的边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多元视角与综合解决方案。

北大14级软微硕士校友、炎黄国芯董事长郭虎是本次比赛的评委之一,赛后,在谈到创业建议时,他表示,创业是一个“慢即是快”的过程,创业初期需要给自己做好规划,同时还需要加大与高校、政府部门的合作,合力而为。

北大21级数学本科在读、博伴智界创始人刘梓豪带来的项目,获得本次比赛的二等奖。他表示,以本次比赛为契机,通过与更多的前辈进行交流,让他对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主办方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实践与发展中心主任孔寅飞表示,武汉与北大早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武汉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丰富,营商环境优沃,可以给予项目优质的孵化土壤。本次创新创业大赛以“武汉”冠名,可以充分发挥武汉的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北大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为项目转化如虎添翼。(通讯员 陈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