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5名队员出征南极 分赴5个站点 此次覆盖面最广

武大5名队员出征南极 分赴5个站点 此次覆盖面最广

武大5名队员出征南极 分赴5个站点 此次覆盖面最广

出征仪式现场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吴江龙)“出征!”“保证完成任务!”10月26日上午,“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开幕,该校5名科考队员接过队旗,正式出征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在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本次出征也是武汉大学参与南极科考覆盖面最广的一次。

“5名队员要去不同的科考站,执行不同的任务。有人越冬,还有人参与环南极科考。”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教授介绍,这是武汉大学科考队员第40次出征南极,不仅是近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历史上覆盖南极空间、地域最广的一次。

本次科考任务重,武大5名队员中的4名来自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下文简称武大南极中心)。其中,武大南极中心副研究员班伟,将首次代表武大参与环南极环境与地球物理调查任务。班伟介绍,这是中国第二次环南极科考,本次是金砖国家国际合作项目,他将搭乘由巴西主导的俄罗斯考察船,围绕南极一圈。

南极冰盖变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科研人员一直在采用多种手段用来监测其变化,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其中重要的观测手段。本次科考,武大南极中心其他3名队员的工作任务都和GNSS相关。其中,刘明亮将负责长城站的GNSS跟踪站升级工作;梅登奎将先后前往泰山站、昆仑站和中山站开展GNSS和验潮观测工作;欧阳润川将前往南极秦岭站,参与GNSS与验潮仪并置站的建设与维护。

据了解,武汉大学历次南极科考中,除南极中心外还有很多其他学院、学科的师生参与,本次唯一执行越冬任务的朱子渊就是来自电子信息学院。

朱子渊这趟“出差”将持续500多天,直到2026年上半年,随完成第42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队员一同回国。他会带着一个小集装箱的设备,从上海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随后在南极中山站开展空间物理数据观测,包括电离层的物理参数,搜集雷达数据、极光观测数据等。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