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仲裁“名家访谈”袁发强: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武汉仲裁委加速提升国际公信力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袁发强: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武汉仲裁委加速提升国际公信力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袁发强: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武汉仲裁委加速提升国际公信力

汇聚智库力量,探索新质生产力。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武仲)联合凤凰网湖北开设《武汉仲裁“名家访谈”》栏目,共同探索践行法治的中国方案、仲裁智慧,共同展现法学理论与实践、武汉仲裁发展成果。本期以“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为主题,邀请的嘉宾是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袁发强。

袁发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法、航空法、海商法等。曾长期从事涉外律师实务工作,具有高级律师职称,执业三十余年。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我国涉外经济纠纷处理机制优势与挑战并存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向中亚、中东欧、北非、中南美等地区加强,不再像过去那样,过于集中在欧美国家,经济纠纷涉及当事人来源国家也呈现出多元化分布趋势。投资合作与公司并购、能源交通环保等大型建设项目纠纷有所上升,国际政治局势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如经济制裁、政局变化影响合同顺利履行、导致纠纷发生。

袁发强教授表示,过去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欧美发达国家比重较高,处理涉外经济纠纷往往是被动应对,这表现为:针对欧美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组织应诉;我国当事人在西方国家被提起仲裁和诉讼。因为纠纷解决地在国外,往往需要适用外国的法律规则,聘请国外律师和法律专家维权,这也导致我国涉外法律实务人才在国内缺乏用武之地,从而产生短缺认知。

“我国在涉外经济纠纷处理机制上的优势表现为注重调解与仲裁方式化解纠纷,这比较容易被其他国家的当事人所接受。”袁发强教授表示,为提高非诉解决方式的执行力,国内仲裁机构普遍采取了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方式。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解决民商事争议的重要手段,是国际社会在冲突、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和平理性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机制和法治共识,对维护和保障国际经贸秩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1958年在纽约通过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我国司法支持仲裁的力度空前,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袁发强教授认为我国在涉外经济纠纷处理机制上存在两方面挑战:一是需要在国内立法上认可商事调解的效力,赋予其强制执行力。承认商事调解的效力,加入新加坡调解公约。二是仲裁机构应勇于改革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法人治理模式,加强独立性,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提高国际公信力。同时,为促进保障经贸发展,仲裁机构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纠纷解决规则。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仲裁法制手段为城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武汉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100多个城市中,武汉交通区位、人才资源、商贸物流等优势明显。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武汉需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商事仲裁制度可以发挥对于处理新领域、新产业、跨区域纠纷的优势。”袁发强教授表示,武汉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新领域则意味着需要新的解决办法来推动其发展。

武汉仲裁委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仲裁机构之一,长期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在推动构建长江经济带仲裁协作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要发挥仲裁为城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重要作用,袁发强教授认为既需要坚持宣传仲裁法律制度,组织加强仲裁员职业素养学习培训,引进完善吸收最新国际商事仲裁规则与经验,还需勇于改革创新,优化仲裁服务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助力优化仲裁法律服务生态圈,让优秀的仲裁人才以成为“武仲仲裁员”而自豪,让企业当事人以“选择了武仲等于选择了优秀、专业的仲裁员”而放心。

建设有国际公信力的仲裁员队伍

武汉仲裁委全力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

“目前武仲受理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武汉市外的案件占比逐步提升到70%以上。”袁发强教授认为,这说明“武汉仲裁”品牌已经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认可,有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愿意选择“武汉仲裁”来解决纠纷。

据了解,武仲早在2005年成立国际仲裁院,2016年发起设立“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加强涉外商事仲裁研究与交流,提升武仲受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能力。武仲累计受理国际商事仲裁案件500多件,案件当事人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际仲裁是解决跨境纠纷的首选方式,“打造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核心在于建设一支有国际公信力的仲裁员队伍。”对此袁发强教授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需要增加外籍、外地仲裁员数量比例,优化仲裁庭组成结构增加外籍、外地仲裁员办案机会;以案件处理效果,提升仲裁公信力、当事人满意度和仲裁参与率,进而增强仲裁机构社会影响力;同时提升仲裁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仲裁员履职责任感;还要持续优化仲裁员管理服务机制,优化提高仲裁员报酬,吸引更多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热心仲裁的优秀仲裁员参与办案。

往期回顾: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毛晓飞: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武汉仲裁委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Peter Corne:打造区域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武汉未来可期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 黄进: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武汉仲裁委潜力无限

武汉仲裁“名家访谈”吴汉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武汉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