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上饶婺源县的一场马拉松赛事,因一位6岁女孩独自完成42公里全程而“震惊”社会(后经女孩父亲证实其女儿今年10岁,并非网传的6岁,从3年前开始跟随当地跑团一起跑步)。这位小女孩在父亲因体力不支放弃比赛后,依然坚持跑完了全程。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今年4月河南一位父亲带9岁儿子跑郑开马拉松全程被禁赛,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体育运动的参与门槛与安全保障何在?
这些事件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冒险尝试,更是对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的一次次拷问。去年的崇礼50公里组越野赛,就有一位母亲带着不到10岁的儿子完赛,用时近9个小时,爬升2200米。和江西马拉松的这位父亲一样,孩子同样没有参赛资格,属于“蹭跑”。今年8月河北保定的悲剧还历历在目:一个父亲长期带孩子在双向公路上高速骑行,孩子撞到车队其他成员的后轮摔倒到对面车道,被疾驰而过的小汽车碾压身亡——事发前不久的视频中,孩子的骑行时速达到了惊人的37公里,他喊着“慢一点”,前面的父亲和一众大人却置若罔闻。
中国田径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此前发布的文章中介绍,之所以会限制马拉松参赛者的参赛年龄,是因为跑步虽然受众广、门槛低,但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并不是人人都适合。10岁的孩子,身体机能、耐力与心理承受能力都远未达到参加全程马拉松的标准。但这些家长的“一时冲动”,不仅将孩子置于巨大的健康风险之中,更暴露了赛事主办方在参赛者资格审核、安全保障措施上的严重缺失。
首先,从参赛者的角度来看,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身体条件,避免将个人的体育热情强加于孩子身上。体育精神的传承,不应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适合其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体育的热爱,而非盲目追求成绩和突破极限。
其次,赛事主办方作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确保赛事安全、维护参赛者权益的重要职责。在参赛者资格审核方面,主办方应建立严格的筛选机制,对参赛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体能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每位参赛者都具备完成比赛的基本条件。
此外,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应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遏制此类“怪现象”的发生。体育的本质是强健体魄、愉悦身心,而非盲目追求成绩和名利。
马拉松运动需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挑战自身的“极限”,而不是挑战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赛事规则公平的“极限”。10岁女孩跑完全程,这位父亲和赛事的主办方应该做的不是庆幸,而是该严罚的严罚,该反思的反思,否则,下一次,可能就是无可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