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低碳县城建设,13个县市试点现成效!
为加快县城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镇紧凑发展,省住建厅牵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地方标准《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去年12月以来,嘉鱼县、天门市、枝江市、房县、黄梅县、石首市、仙桃市、利川市、阳新县、京山市等10个试点县市和丹江口市、远安县、来凤县3个扩面县市先试先行,探索出一系列有成效、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为全省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工作扩面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县城建设空间
试点县市严控高密度高强度开发,转变“摊大饼”式无序蔓延的建设方式,围绕公共资源、商贸服务、文化要素等相对集聚的区域加强县城中心建设,提升县城中心显示度。
加强县城风貌管控。嘉鱼县以流域定空间、定格局、定产业,构建“1+1+18”三级城镇体系。枝江市建成区容积率控制在0.68,住宅容积率由普遍2.0以上控制到1.0-1.7。
嘉鱼县空间结构图
枝江市城市建设强度控制
推进蓝绿空间建设。天门市建设北湖公园、陆羽故园、东湖公园等综合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京山市实施“绿满京山”行动,以新建生态停车场、小游园、插花绿地等方式补绿增绿。
天门市陆羽公园
京山市“绿满京山”行动
打造重点区域。房县重点改造西关片区,彰显城市特色,吸纳新市民落户。嘉鱼县集中建设区公服项目投资占比由2023年的23.29%提升至32.3%。
嘉鱼县武汉东湖学院
建设宜居居住社区
试点县市根据外地返乡人员、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等重点人群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好房子、好小区、好服务。
强化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嘉鱼县政府通过专题座谈、上门宣传等方式向开发商宣传普及相关政策,开发商主动响应、积极执行。主动引导悦龙湾、泰丰名城小区等30余栋高层降至18层以下,回收国宾府未建高层地块(10亩)建设城市绿地,留出视觉通廊。
嘉鱼县街心公园(原国宾府商住用地)
加快完整社区建设。石首市将183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建成7个完整社区,完整社区覆盖率达50%。利川市在完整社区建设中打造“三圈”(“15分钟”生活圈、精神文化圈、共治共享服务圈)模式,获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介。
石首市中石化完整社区改造
利川市龙船调社区开展周末儿童兴趣课堂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石首市丽天湖畔小区被住建部认定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京山市督促10个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将绿色建筑星级由基本级调整为一星级以上。
石首丽天湖畔超低能耗居住小区
京山国际网球赛事中心装配式绿建
(三)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试点县市对标所在地级市中心城区,重点加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综合利用,全面提升服务供给效能和水平。
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设施。黄梅县是黄冈市首个完成教联体组建的县市,138所城乡学校变身成24个教联体。天门市建设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医共体,天门第一人民医院是省内首家县市级三甲医院。来凤县建成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床位35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85.7%,同翔凤镇卫生院开展医养结合,承担全县失能特困人员县级集中照护职能。
黄梅县第五小学教联体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
来凤县民政综合服务中心
推进文体设施复合利用。丹江口市文体中心创新“多馆合一”的建设及运行模式,由丹投公司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建设,引入市场主体具体负责该场馆的投资、融资、建设及运营维护工作,推进文体设施综合利用。来凤县建成民族文化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打造融合图书馆、文化馆、龙凤剧场、民族博物馆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地。
来凤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四)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
试点县市不断完善县城生活性集散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升主要通勤方向上的公交服务供给,着力加强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
加强县城道路系统建设。仙桃市推进主次支路网新建改建,城市路网密度从2023年的10.42公里/平方公里增长到10.87公里/平方公里。
仙桃市城市道路网
推进绿色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仙桃市每年新建绿道50公里,累计建成城乡绿道208.18公里,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72公里。利川市稳步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新建滨水绿道7.68公里,形成40公里闭合联通的城市绿道,步行交通网络密度达到16.69公里/平方公里,自行车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15.25公里/平方公里。嘉鱼县购置42台新能源公交车替换老旧燃油车,通村公交覆盖率达到100%。
仙桃市城市绿道网络、汉江滨江绿道
利川市清江公园绿道、城市绿道
嘉鱼县新能源城市公交、城乡全域公交
完善停车设施。阳新县打造“全县一个停车场”,完成4600余个主次干道路侧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新增路侧停车泊位3000个。房县编制《“智慧交通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建设停车泊位9348个,新能源充电桩1167个。
阳新县“全县一个停车场”
(五)建设绿色节约型市政基础设施
试点县市采取小型化、分散式方式,统筹县城水电气热通信等设施布局,因地制宜布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减少输配管线建设和运行成本,并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加强供水漏损控制。利川市推动漏控“软件”升级,完善漏控“配套”建设,管网漏损率降至6.68%,相关经验在《中国建设报》专栏推广。
利川经验纳入住建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利川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漏损控制“一平台”
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枝江市运用一次普查、一次赋码、一次建设、一次开挖、一次整治的“五个一”工作法,查明361公里地下管网底数,确保风险可查可控。丹江口市实施沙沟河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污水收集率达到95%。
枝江市水气管道同步施工
丹江口市牛河污水处理厂
开展小型化、分散式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嘉鱼县建立12座分散式餐厨处理站点,实现餐厨垃圾就地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日均处理餐厨垃圾11吨。
嘉鱼县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站点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房县利用河道泵房公厕,新建运营城市驿站,打造“水域有人管、泵房有人看、业态有人营”的精细化公园管理体系。石首市完成73.44平方公里信息建模,应用标准地址为群众提供4个应用场景。
房县城市驿站
石首市颁发“数公基”电子不动产权证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