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将集中分红1766亿 不良贷款加快出清资产质量改善
湖北
湖北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四大行将集中分红1766亿 不良贷款加快出清资产质量改善

原标题:四大行将集中分红1766亿 不良贷款加快出清资产质量改善

四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为上周市场关注的焦点。

12月25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刷新历史新高,当天盘中,四大行股价最高分别触及5.59元/股、7.04元/股、5.42元/股、9.02元/股。随后26日和27日两个交易日,四大行股价均有所回落,但仍在历史高点附近。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四大行股价创新高,除了与估值重塑有关外,也与分红因素有关。工商银行计划2025年1月6日派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也纷纷决定在2025年1月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四大行累计中期分红将达1766.61亿元。

四大行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5%、1.32%、1.26%、1.32%,较2023年末均有所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年末银行密集处置不良资产,仅12月,银登中心就披露了306条不良资产的转让项目公告。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转让不良贷款有助于银行降低处置成本、提升处置效率。

集中派发红利年内股价大涨

近期A股银行版块表现强劲,其中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的股价盘中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

12月25日盘中,四大行股价最高分别触及5.59元/股、7.04元/股、5.42元/股、9.02元/股。随后26日和27日两个交易日,四大行股价均有所回落,但仍在历史高点附近。

从年度涨幅来看,2024年初至今,四大行中,农业银行以55.72%的年度涨幅居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也分别录得54.81%、46.14%、43.54%的涨幅,涨幅均大幅跑赢大盘。

即便股价创历史新高,但四大行仍处于破净状态。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目前的市净率分别为0.69、0.73、0.69、0.7。

银行股近期走强,除了与当前估值较低有关外,也与2025年1月将到来的密集分红有关。

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上市银行积极响应,纷纷推出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工商银行日前发布“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向截至2025年1月6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10股派发1.434元(含税)。A股股息预期将于2025年1月7日支付,H股股息预期将于2025年1月24日支付。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也纷纷决定在2025年1月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粗略计算,工商银行以511.09亿元的中期分红金额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492.52亿元、407.38亿元和355.62亿元,四大行累计中期分红达1766.61亿元。

此外,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两家国有行的分红计划也已释出。邮储银行A股股利预计于2025年1月8日派发,交通银行的中期分红预案则处于等待股东大会审议过程中。

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2家A股上市银行、10家H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4年中期分红计划。其中,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内的9家银行已派息完毕。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基准利率下行,高股息率的红利股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每年年底年初,是保险开门红的增配季,股息率高、波动低、经营稳健的银行股或将成为险资重点增配方向。也就是说,此次银行股价创新高的背后,与险资这一长期资金的推动不无关系。

根据港交所信息,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于12月20日以每股平均价4.8711港元,于场内增持1.07241亿股工行H股,累计斥资约5.22亿港元;除了增持工行,中国平安还于12月18日举牌建设银行H股,增持资金约4.27亿港元。

K线图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H股走势基本与A股一致,2024年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48.11%、59.96%、44.8%、53.61%。

年末银行密集处置不良资产

今年以来,六大行在稳健经营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5%、1.32%、1.26%,较2023年末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更为明显,不良贷款率较2023年末降低了0.02个百分点至1.35%。

其他两大国有行资产质量也都保持良好。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交通银行不良率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32%;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了0.03个百分点至0.86%,即便上升了,邮储银行的不良率在国有六大行中仍然是最低的,未超过1%。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转让不良贷款是银行控制不良率的方式之一。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透露,后续将扩大试点范围或推进试点政策常态化实施,助力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

四季度以来,尤其是12月,银行机构不良贷款转让的挂牌数量增加。具体到国有六大行。12月25日和26日,邮储银行甘肃分行和建设银行湖北分行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银登中心”)披露了不良贷款项目转让公告,未偿还本息金额分别达8224.69万元、9940.95万元。

12月20日,中国银行旗下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一口气披露了10条个人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的转让公告,其中最大一笔未偿本息金额3.06亿元。

12月17日,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披露一条关于2024年兰州亚太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9户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为7.37亿元。

12月5日和12月6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也均披露了不良资产转让项目。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9日,最后一个月以来,银登中心就披露了306条不良资产的转让项目公告,主要涉及消费贷、经营贷以及对公不良贷款。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转让不良贷款有助于银行降低处置成本、提升处置效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有助于不良风险化解,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与资产质量,帮助银行轻装上阵,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