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晓洁建议: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晓洁建议: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原标题:湖北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晓洁建议: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

摄影记者 刘中灿 刘博

实习生 刘梦宜 宋梓倩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绘就美丽湖北新画卷。1月18日,湖北省两会期间,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晓洁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抓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定共抓长江大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

作为省政协委员,也作为湖北生态环境系统的一员,过去一年,潘晓洁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今年省两会期间,她的三份提案都和流域综合治理有关。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晓洁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晓洁

以水网治理为基础,加强汉江流域综合治理

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长约920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3.89%,2024年,湖北省长江干流、汉江干流水质稳定为优。

但是,近年来,汉江流域中下游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汉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日趋紧张。潘晓洁介绍,汉江流域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进程缓慢、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度较大、水域岸线管控力度不够。

“湖北水系众多,流域综合治理必须以水网治理为基础。”潘晓洁认为,应以水系为脉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网治理和湖泊综合治理。另外统筹流域防洪、生态、供水(灌溉)、发电、航运、应急调度等需求,实施流域控制性水工程统一调度。在此基础上强化水资源保护、水安全管理,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守牢水安全底线。最后可以将河渠功能改造提升为贯通线,探索水网、水运、水利与经济社会相融合,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

“目前,汉江流域面临一些难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有待加强,湖泊原有生态系统功能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在汉江的中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在时间上更频繁、空间上也在扩大……”潘晓洁说。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如促进磷石膏绿色、高效、高值、规模化利用,鼓励产生地区开展“无废城市”“无废园区”“无废企业”的建设。

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农村农业污染防治方面,潘晓洁建议,提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排放达标率,推进农村“厕污垃”协同治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水域岸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必不可少,在工业园区,必须严格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建立完善长效的运维管理机制。”她说。

畅通出湖通道,开展湖泊生态修复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列入湖泊保护名录的重点湖泊共计755个,水域面积2760余平方公里。“湖泊是湖北省优势突出的水资源名片。”潘晓洁说,“但其生态修复周期较长,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据介绍,目前城市内湖污染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收集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到位等。城郊湖泊流域范围内农业种植和养殖面源污染量大面广,特别是湖边塘养殖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另外,湖北省绝大多数湖泊分布在长江、汉江沿线海拔50米以下的江汉平原区,因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影响,逐渐沦为闸控湖泊,不能自然通江河,湖泊水体流动性差,与外界水体交换少。

潘晓洁认为,应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与湖长制的协同作用,统筹实施“控源截污、水系连通、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绿色转型”等措施,加强清水入湖通道建设,畅通出湖通道,增强湖泊水体流动性。

在湖泊生态方面,出现了水生植被锐减,特别是沉水植被消亡的情况。“部分湖泊水葫芦问题较严重,打捞难度大,且腐烂后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有些湖泊鱼类种群结构失衡,食草性鱼类占比较大,这显然不是良性的湖泊生态。”潘晓洁说。

为全面提升湖泊生态系统韧性,潘晓洁还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思路。她建议优先在湖湾、近岸、浅水区域开展生态恢复,积极恢复挺水和浮叶植被,努力恢复先锋沉水植被。还可以因地制宜建设滨水缓冲带湿地、入湖口前置生态湿地、尾水处置人工湿地等,构建流域多级生态净化系统。另外要科学处理好水和草的关系、草和鱼的关系,稳妥实施生态调控。最后需要联合相关部门,构建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的跨部门、跨区域综合防控体系。

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24年4月,《生态保护补偿条例》颁布,标志着生态保护补偿法治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湖北‘因水而兴’,亟须建立覆盖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助推全省流域综合治理。”潘晓洁说。

此前,湖北省已分别与湖南、江西、重庆三省(市)建立起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并在省内建立起17个跨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省103个县市区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

潘晓洁介绍:“通过进行生态补偿,地方能够提高水生态保护的积极性,目前湖北的生态补偿工作也可以说走在全国前列,但并未实现全流域覆盖。”

如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加强。另外,水质、水量、污染物浓度等相关评价要素还没有形成统一、量化、明确的核算界定标准,补偿资金额度难以覆盖实际治理成本。全省横向补偿机制仍然以“输血型”的资金补偿为主,对“造血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缺乏有效探索。

对此,潘晓洁认为,可以跨市湖泊为重点,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界湖泊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其他跨省、市湖泊提供借鉴。探索建立流域、区域系统性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例如在长江、汉江干流,或以三大都市圈为单位,探索建立统一的大江大河或城市圈联合生态补偿机制。

针对湖北省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潘晓洁建议建立相关统计体系,摸清湖北省生态产品到底有多大量、价值在哪、价格怎么定。出台以水质、水资源、湿地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等为典型要素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技术规范,为合理确定权责区间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还可因地制宜引入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按照‘试点先行、稳步实施’原则,结合本省实际,推进市场化生态补偿。”潘晓洁说。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