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名武汉学生被牛津大学预录 他们中有笔记达人也有航模发烧友
韩道阳的“意大利面搭桥”
匡若希的笔记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向一帆
1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英中高级中学获悉,该校韩道阳、刘舒扬、李明晓、匡若希、张瑞华等5名学生获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和数学专业预录取。
这些“超级学霸”都有什么特点?热爱科学、思维缜密、擅长跨学科学习且兴趣广泛。他们中有笔记达人、航模“发烧友”,还有人热衷F1赛车。
牛津面试竟考“铺网线”
收到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是啥感觉?5位同学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喜极而泣,也有人淡定地继续喝茶。
“成绩出来时,身边的同学比我还激动,我只给妈妈发了两个字:‘录了’,后面就继续喝茶。”刘舒扬得知录取消息时,没有想象中那样异常激动,只有尘埃落定的踏实感。匡若希却没这么淡定,面试结束后,她因担心自己表现“欠佳”,忐忑到几天睡不好觉,看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她终于忍不住喜极而泣。面试全程仅用时20分钟的张瑞华,甚至凡尔赛地表示,“牛津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回顾整个面试过程,5位同学认为,想要得到牛津的青睐,一定要具有超强的逻辑思维、推理及应变能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
张瑞华介绍,面试官提问时会循序渐进,不会一开始就上难度,让考生无从下手。面试题涉及概率、统计、方差、几何等知识点,“没有太超纲的考题,只要保持淡定,思维清晰,运用推理能力合理计算,就能顺利完成。”
刘舒扬说,面试时,有道题让他记忆犹新,“在一块面积为10米×10米的地板下铺设网线,需要多少根网线才能把规定区域全覆盖?这有点类似奥数题,很考验思维。”
“我面试时表现并不太突出。”匡若希说,最开始自己用了比较复杂的解题方法,耽误了些时间,之后她及时调整思路,重新作答,“可能正因为这样,我向考官展现了自己多元的解题方法。我觉得,考官看重的不是谁能以最快速度得出正确答案,而是在面对问题时有没有更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的,这些学生的思维很灵活!”该校英国留学申请负责人陈老师说,能获得牛津青睐的学生都并非“做题机器”,而是那些对学术饱含热情,具备深入思考能力且能清晰表达其思路的学生。
因意大利面搭桥定专业
韩道阳、刘舒扬、李明晓三人被牛津大学工程科学专业预录。都获过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BPhO超级金奖的他们,选择专业的动力是兴趣。
李明晓和韩道阳都是航模爱好者。“初中时学校搞了次航模飞行表演,让我对航模产生了兴趣,之后我自己查资料、看视频,探究空气动力学、用3D建模软件自主设计航模,做飞行测试……上高中后,我加入了英中物理社,多次参加物理大赛获得金牌。”李明晓说。“小学时我用橡皮筋等做了架固定翼飞机,在空气航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之后他做了近百个航模。”韩道阳说,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在大学主修工程科学专业的,是之前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夏校进行“意大利面搭桥”工程实验时的体验,“我们要用250克意大利面搭建一座桥并测试桥的承重能力,经过反复实验后,我的‘拉面桥’能负载超过15公斤的重量,这一成绩是所有同学中最好的。这件事让我对建筑工程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刘舒扬的动力则是赛车。为了看懂F1赛车比赛,自学了法语和物理知识、曾利用弹簧原理设计赛车头盔的他说,赛车中包含了很多物理和工程知识的运用,怎么改善空气动力、减小阻力,选用车身复合材料等,都需要专业知识,“赛车为我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未来毕业后我希望能去F1车队任职,利用自己所学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学习诀窍是融会贯通
几位同学都提到,学习应重在融会贯通。
爱好记笔记的匡若希向记者展示了她高中三个学期积攒的物理笔记。本子上除了工整清晰的题目和解题过程,还用不同颜色的字迹强调推导过程和思维方法,就连复杂的图示也几乎1:1还原了课堂案例。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她的笔记同样扎实、详尽。同学们说,每到期末考试前,匡同学的笔记都是班里的“抢手货”,被大家争相借阅、学习。
“其实这些笔记大多是课上完成,课后很少翻阅。我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在脑海里复盘、巩固知识点的过程。”匡若希说,她很适合用这种“趁热打铁”记忆法让自己专注课堂,笔记积攒成册的过程也让她很有成就感。
其他同学也各有各的妙招。刘舒扬介绍,李明晓学习特别专注,还有超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执行力,“他会反复滚动教材知识以求融会贯通,遇到挑战性问题时,他不怕花时间和精力来深入钻研,提升能力。”张瑞华则说,不要太焦虑,“我从小学到初二数学都不算拔尖,初三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学数学不能停留在‘搞清楚一道题’上,而应举一反三,弄清题目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思路,做到‘解决一类问题’。”
最后,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学习难免有畏难情绪,别轻易被这种情绪打倒,“放平心态,慢慢来,别急,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