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桥梁施工最重要的是考虑安全、经济、便捷这三个方面,安全是第一位的,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再就是工人施工的操作方便性。”武汉开发区企业中咨集团( 武汉) 建设分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王肖介绍桥梁设计三要素。

2/16

王肖,198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路桥施工大型临时结构设计和桥梁设备产品的研发工作。

3/16

"2006年6月从吉林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进入当时的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从事大型桥梁施工设计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刚参加工作两年,就被提为项目负责人。

4/16

为解决跨线门式墩施工空间不足问题创造性发明了梁模合一桥梁用现浇模架;完成113米系杆拱万吨转体施工工法,该工法获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负责文物铆接钢桥——海珠桥施工设计项目中,通过大胆创新,全国首创分体式双壁钢围堰桥墩维修加固技术, 全国首创可调式浮墩成功解决浮托法在潮汐水域施工缺陷问题,通过该工程共申报国家专利8项,该项目也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州市市政工程优质奖。

5/16

2014年,王肖由中铁大桥局调入中咨集团( 武汉) 建设分公司,负责全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科研工作,刚入公司,正值东风大道二期工程刚开始,他带领部门设计人员认真研究反复优化施工方案,研制出来国内外第一套智能化地面走行的移动模架,成功运用于东风大道二期箱梁的施工,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水平和文明化施工程度。

6/16

“桥梁施工安全性首先是考虑工人员的安全,把施工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会降低他们在施工时的风险性,在保证施工人员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在设计中安全性始终是王肖放在最首位的。

7/16

“当代桥梁工程师不仅要应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也应该拥有宽阔的工程视野、敏锐的创新意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情怀。这些能力和素养,来自于工程师的专业教育、终生学习和日经月累的工程实践。”他在谈到当代桥梁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时说。

8/16

“常规的移动模架都是在空中行走的且有限制,东风大道二期桥面有的地方30多米宽,有的地方宽达50多米,传统常规的移动模架不适用,我们设计的移动模架是在地面移动的,灵活多变类似于搭积木,理论上适用于任意跨度任意宽度箱梁的施工。”王肖带领部门设计人员认真研究反复优化施工方案,研制出来国内外第一套智能化地面走行的移动模架,成功运用于东风大道二期箱梁的施工。

9/16

“目前市政混凝土箱梁现浇多采用碗扣支架,施工效率不高而且安全隐患大,我们设计的新型大钢管现浇支架系统,采用大直径钢管支撑,底模和侧模也都采用全钢模,较常规的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在东风大道二期施工期间王肖和他的团队研发了大钢管现浇支架系统,提高了箱梁施工速度,改善箱梁的外观。

10/16

为响应集团海外优先发展战略,自2017年起,王肖常年在国外参与地铁,港口,桥梁,隧道、机场等项目的投标工作。

11/16

“每一个工程项目完工,应及时对设计进行认真总结。”

12/16

“武汉是真正的桥梁之都,不仅因为在武汉有很多知名的全产业链建桥企业,本身在长江和汉江上有多达十几座跨江大桥,例如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桥,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等等。”谈起武汉的桥梁王肖如数家珍。

13/16

随着时代的进步,桥梁施工也在日新月异,“现在的桥梁技术相较与原来设备更先进了,最开始都是靠人工,在江河湖海里施工设备简单,都是小船,现在施工都是大型设备,大船一吊吊几千吨,原来只能吊几吨,技术创新也在不断进步。”说起桥梁施工的变化王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14/16

“不管是一线职工,还是普通的设计人员,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作细,学会思考,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考虑的就是怎样能让咱们的效率更快,如何能节省成本,让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更高,在这些方面做些小创新。”

15/16

2018年,王肖被评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车都工匠”。

16/16

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王肖称将会一如既往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力争为中国的路桥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总监制:刘芮言 彭骥   监制:熊丹丹    摄影/制作:张慧敏   王丹丹    文案: 熊丹丹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