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每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都难逃厄运

2015.04.18 第84期 作者:胡晗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频道原创新闻评论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一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读新闻,我们关注新闻背后的余音。

4月23日,经历波折重新亮相的武汉公共自行车正式办卡首日,即被媒体爆出多站点车辆遭损毁,座椅被偷,被烟头烫等伤痕不绝如缕。在感叹“武汉人素质差”的同时,公共自行车“注定命途多舛”引发议论。其实,查阅中国许多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现状可知,北京、杭州等多地公共自行车也存在着运营困境,“武汉人素质差”绝不是自行车遭遇悲剧的根本原因。那么,公共自行车为何注定难逃厄运?背后折射的到底是何症结?

三大顽疾遍布多城公共自行车:管理、经费、实用性

2008年,杭州学习巴黎模式,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开辟了国内省会城市公共自行车的首个试点。随后,全国百余大中小城市开展公共自行车试点。试点规模较大的有杭州、北京、西安、宁波、武汉、太原等城市,其中不少城市运行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成为摆设。

纵观每个城市公共自行车遭遇的困境会发现,几乎出现的问题都大同小异。

租赁系统与城市环境不合理:有车难用

首先是公共自行车租赁方法和出行环境的实用性问题,即公共自行车是否真的“方便好用”。以武汉为例,2011年首批公共自行车进入武汉时,正值武汉城市建设高峰期的开端,随后几年内,武汉几乎所有的主干道都无可避免的遭遇了拆迁、挖路、施工、修地铁封路,在频繁的限行、施工占道环境中,原本拥堵的路况更加严峻,绝大多数道路都没有完整配备自行车道,加之电动车法规不完善使高速行驶的电动车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间穿梭,如此一来,完全依靠自行车出行几乎成了难以实现的理想,正如柴静在雾霾纪录片中展示的,自行车只能挤在汽车夹缝里,既危险又充满尾气污染。

2011年6月,因为遭遇暴雨袭击,青岛8个自行车租赁点全部断电,网点断电让市民无法借车、换车,公共自行车系统遭遇了短暂的瘫痪。

除了无自行车道、租赁系统故障频发,许多市民还经历过因为租赁免费时间设置太短而来不及去超市购物,或租赁自行车没有锁无法停在超市菜场外的尴尬。

管理保障跟不上:车辆设备遭损毁频繁发生

与武汉一样,许多设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每天都面临着车辆和设施遭到损毁的现实。在媒体和群众斥责公民素质败坏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公民素质依赖于长期教育和漫长改善过程,但管理保障的缺乏却会导致立竿见影的恶果。

管理和设备保障跟不上,换言之没有人力、资金和立法执法体系来保障公共自行车的“安全”,仅仅靠素质反思的呼吁很难改变公共设施遭毁坏的现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地区,素质高与素质低的人永远同时存在,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根本上必须依靠管理本身。

经费营收与企业化管理:没有市场的项目注定是死水

鑫飞达公司尝试失败,武汉公共自行车最终收归环投集团重组运营,让人反思企业化运作是否能成为公共设施良性运作的基础。但无数案例证明,公共设施的运作必须依赖于有竞争、有营收的企业化管理。

在此前,笔者曾对各国医疗纠纷的处理模式做过介绍,其中提到英国模式。英国医院与中国相似,也是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分级诊疗制度欠缺,但英国政府通过公开竞标,聘用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医院,进行非治疗环节的管理,如处理医患纠纷、医闹、恶意强占病床、医院公共设施维护等事宜,相对于中国医院只有保安在砍杀医生事件发生后姗姗来迟、医生遭遇医闹却无处说理的困境,英国的招标物业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加大了物业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它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压低运营成本,以给政府和社会提供更便宜、更新颖有效的管理。

2014年北京迷笛音乐节现场因为管理调度失控导致近万人深夜滞留、乐队现场打导演的闹剧,曾在文艺圈里引发不小的反思。而随后上演的草莓音乐节则在完全的企业化运作下,吸引了充足的商家进驻,现场音响效果、人员控制甚至厕所和摊位布局都显得更井然有序。

市场化运作带来竞争与创新,也带来盈利,给项目的持续运作提供条件,即使是公益服务的公共设施,也没有必要因为“公益性”而将盈利拒之门外,须知符合市场需求的盈利运转,比纯粹的财政持续投入养活更持久、更具生命力。

自行车的“三重门”:人无贱民 法无完法

投过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各个城市普遍暴露的问题,我们再次回到议题——武汉自行车的损毁是因为市民素质太差吗?不,管理问题才是核心症结。

当公共自行车遭遇一次企业管理失败,重新亮相又遭损坏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共服务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到城市的各个领域,表面上看似一个交通工具,其实与交通、城市规划、道路管理、立法执法、甚至技术研发、电力、社区宣传普及等许多环节都密切相关,这也注定了它不会轻而易举的顺利推进。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公共自行车身上暴露的问题引发的反思,甚至比自行车带给人们的实际便利本身,更有价值。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2632643941@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监制:邓兰天  本期策划/撰文:胡晗  编辑:胡晗  设计:刘庆庆  技术支持:李成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