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多少人为了6月7、8号这两天倾注了12年的年华,潜心修学不问世事,成败在此一举。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前夕,很多考生是亢奋的,也是迷茫的。而在武汉大学,两位大一进校状元在卸下高考包袱后,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高考观。
周文婷,一个温文尔雅的女生,出自近年来屡出省状元的湖北省襄阳四中,现在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大类 高考分数为618分。高中时代身处人才济济的襄阳四中,周文婷起初被分到了平行班,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进入了特奥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为了武汉大学进校文科状元。
高中期间周文婷曾经经历过平行班到奥赛班的挣扎奋斗史,她对高中普遍的分班等级制度持有自己的看法。
“明晰的分班制度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师资力量的有限意味着必须有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这种制度的存在一方面看起来是不公平的,但是实质上还是一种公平的措施,从平行班到普奥班到特奥班是你自己努力学习的成果,家长大可不必担心自己孩子在平行班会降低学习效果,平行班老师虽然有可能经验较浅,但是教学水平是能够得到保证的,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靠主观能动性,只要自己认真学,一定会成功。 ”
作为一名绩优生,周文婷认为成绩一般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自己在高考或者未来前途就是黑暗的。
“这只是成绩的差别,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努力程度并不亚于特奥班的学生,差距存在很大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学生在初中的基础薄弱等方面,不能片面的认为他们成绩弱一点就意味着他们在品格上和学习的努力程度上就差些,这样讲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虽然起点不同,但是这并不能决定你最后的高度,他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努力去达到基础比他们好的学生一样的高度。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用同样的眼光看待。”
对于每年必热的“状元”现象,周文婷认为这个社会需要冷静下。
“我觉得高考“状元热”的现象是社会各个方面造成的,媒体的热炒更加促进了这个热度的发酵,过度的关注给学生们造成了一种假象:高考状元就是一切,就是神。学生的心态就变扭曲了,变得更浮躁了,最后变成了学习的目的从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变质成去享受一个状元的虚荣。”
是否高分就高能,高考考的好未来就会一帆风顺?周文婷不假思索的否定了这个假设。
“这个肯定不是的,包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有很多考试落榜的,状元不一定就比其他的学生优秀,大学给你提供了很多资源,你在大学的资源利用与你是否是高考状元没有丝毫关系。状元只是对你过去成果的一个肯定,但是分数并不等于能力,高考能考出分数,但不一定能考出能力,所以如果你是状元,但是你不能抓住机会不敢于尝试,不能挑战自己,那么机会最终会从你手中溜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考成绩一般的人最后就后来居上了。
家长为孩子定义“只有高考这华山一条路”,周文婷持肯定态度。
“在中国,想“乌鸦变凤凰”还是必须要通过高考这个途径,高考为每个人成才提供了跳板,让每个人从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带到高的平台。”
来到武大后,在来自全国的高考佼佼者中,周文婷并没有显得那么突出,高考成绩带来的各种喧嚣也慢慢尘埃落下,周文婷朴朴实实的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上课、社团、食堂、寝室,经历过高考后,一切都已经放下,这些曾经各地榜上有名的学霸都已经褪去光环,重新走向人生的另一项挑战。
淡汉东,来自湖北宜昌枝江一中,高考成绩664分,是去年武大进校理科第一名,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黑框眼镜加上整齐的刘海,清秀的面孔配上消瘦的身材,与大部分人想象中的理科男背道而驰。作为从始至终就非常优秀的绩优生,淡汉东从高中开始就不断的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重视、学生的羡慕,家人亲戚的吹捧,从开始的飘飘然到后来的回归自然,他的心态从浮躁调整到淡定,这为他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虽然作为理科尖子,但是淡汉东的言辞显得很文艺,比如他将高考定于为一场“风景”。
“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人生必经的一场风景,经过高考,人生就经历了一场蜕变,从前是别人把选择给你做好了,你只是一个执行者;而高考后,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做,自己承担;来到大学后,自己从高考的填鸭式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主动学习,一切都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淡汉东认为,状元,知道是谁就行了,仅此而已。
“状元是应该得到承认的,可以知道他的学校、分数、经验等等,但是没必要过分追捧,社会上甚至还出现了拜高考状元像,这种现象是没必要的。只需要知道这个人就行,没必要过于疯狂”。
来到武大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谈论他的高考分数。
“来武大的都是各个省的佼佼者,没必要因为一个人成绩好就去追捧你,我的高中在湖北并不出名,现在的同学有很多来自全省或者全国的著名高中,对于高考,他们持非常轻松的心态,甚至可以用随便考考来描述,来到武大后,他们的大学生活也非常随意,没有泡图书馆之类的。”
经过一段时间大学学习后,淡汉东认为大学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
“大学生活并不想我高中时憧憬的那样,学好玩好,大学的课程比高中要难得多,玩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相反比高中更加紧张。”
好大学和差大学是否就意味着不一样的四年,他认为这得看个人的选择,“再差的大学,你把每科学好也是要花功夫的,再好的大学,你随便应付,也是可以随便玩的,还是看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淡汉东是个听家长话的好孩子,本来希望报考生物工程专业的他在听取家人的意见后,投入到了经济管理的怀抱中,如今高考过去一年,他每日的学习反而不比高中轻松,相信这也是每个“学霸”的大学日常吧。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监制:邓兰天 采写:何潜彬 编辑:魏玮 设计:朱妍 技术:李成龙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