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圆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痛点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圆桌论坛会议嘉宾:东湖高新集团副总经理史文明先生IBM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AlexYang飔拓科技董事长、原京东NDD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成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代红主持人:我们特别想知道,

圆桌论坛会议嘉宾:

东湖高新集团副总经理史文明先生

IBM中国开发中心技术总监杨晓洋

飔拓科技董事长李成华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代红

主持人:我们特别想知道,在这个行业摸着坑往前走的时候,国际上和国内AI产品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代红:刚才主持人问到AI领域的标准化问题,我本人原来一直在跟踪、组织和管理国家领域的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目前也在支撑国家AI标准化工作。从前段时间AI技术新兴以后,从国际上来讲大家都在进行AI的标准化工作。

从事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FIDDBCE下面,DBCE早在1995年、1996年、1997年的时候已经发布过关于AI的标准,是术语的标准,像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语音识别合成以及基础战略的术语。现在AI新的浪潮出来以后,DBCE也要考虑成立新的分技术委员会,正好是在今年十一期间,在DDCE年会上成立了人工智能的分技术委员会,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化的工作。

主持人:国内制定的时间和国际是同步的吗?或者现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国内和国际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代红:原来国内术语和国际上是同步的,现在由于国际上出台IT42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以后,我们国家非常重视AI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原来新兴技术领域是在新标委,但现在AI非常重要,所以属于国标委直管,成立了AI的咨询组和专家组,目前这个组也在征集成员单位的过程中,预计11月底、12月初要开成立大会。

主持人:站在您的角度上,这个空窗期产业研发人员需要注意什么?

代红: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两项国际AI标准提出,接下来国内产业方向要注意这一方面,我们要举全国力量做一些AI的标准化。

主持人:史文明先生代表的东湖高新集团,在做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对接工作,最近一两年你们在对接AI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你们的观察,也许你会告诉我们产业发展的特点。

史文明:我先把大家短暂地拉回到现实当中来,待会儿两位专家再带着大家展望未来。我们这两年感触非常明显,个人感觉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本身不是一个新型的领域,今天下午前面几位专家讲的过程中我也在认真学习,人工智能至少有60年的发展历程。东湖高新集团是1993年成立的,专门做产业落地化、产业园区运营的工作,成立的时候已经有人工智能行业。今天下午夏主任介绍说,目前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东湖高新集团在这个领域里面一直有很多积累。这两年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速度,应该说叫做爆炸性的发展。

主持人:你们对接的过程中,这个“爆炸性”有没有具体数据可以说明?

史文明:两个方面,从数量上来说,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专注于这个领域研发的数量在飞速增加,我们每年可以接触到一万家企业,我们接触的企业绝大部分都聚焦在生命科技、智能制造和光电子信息。这两年开始人工智能或者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比例,现在可以达到50%,以前是20%—30%。

主持人:这个数据本身已经很说明问题了,相信无论是你们还是其他行业,热点和爆炸性都是一样的。你们在对待一个人人都充满希望的行业,你们在对接上有针对这个行业的利好吗?

史文明:现在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是爆炸性的增长,质量上、技术的研发先进水平、找痛点的精准程度,以及提供的解决方案的更好体验,从这些方面来说都大大提高了,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很多的行业布局。首先,我们从去年开始对内部战略做了一个相对的挑战,重点在全国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光谷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牌照是发给东湖高新集团旗下的企业,我们也是光谷第一批人工智能联盟成员,也是中国第一批人工智能联盟成员。

当然,这个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人才,所以这个行业的企业来到我们园区,人才需要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第二,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外接,二是应用场景的寻找,最后是直接对接到资本市场。关于技术的外接,曾经有人跟我分享过一个观点,我们的创业企业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或者不要试图只相信自己的工程师,或者说不要试图只相信自己领域内的专家。

主持人:这一点在人工智能领域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人工智能是要跨学科,甚至需要相当年限的积累才会有优势的一个事情。

史文明:所以我们直接和高智发明依托的网络平台成立了技术外接的工作。

应景常用,很先进的人工智能企业,一个比较好的创业企业技术的领先程度、应用场景的成熟度和普及成熟,将会是决定这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园区里面有七千多家企业,我们有做虹膜识别的,我们两千多万方的物业就是他的使用前景。前两天我们忽然发现,我们合肥的一个园区就是我们新中心一个企业的应用场景,直接上下游对接。

主持人:东湖高新集团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合作的项目,所以这个天地是很广阔的。

我第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学习交谈机会,也和IBM有关系,当时他们本来以为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人工智能这一天,结果四年前他们感觉到,在未来的任何一天,有专家宣称说突破了都是有可能的,就是这完全是明天的事情了。

刚才几位专家讲前沿讲国际,讲自己领域的应用,讲得很多了,但我不知道有两个问题问出来是不是合适。第一,在这一波AI增长潮当中,中国目前的基础,包括制造业的基础,与国际的胜负到底是怎样的估算?第二,我不知道您对湖北了解多少,湖北人说自己在这个产业上是后发,但是先发的人能先发几步?怎么样把握这个机会?

杨晓洋:可能只能代表我个人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国内与国外相比,大体上是什么样的态势,从个人观察来看,包括我接触到的各个行业领域里面新的尝试,以及公司企业内部进行的尝试,都是参差不齐的,比如有的做得非常深,有的做得非常浅,有的探索甚至超越了国际。但是我们看到了极大的活力,就是国内现在几乎遍地开花,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探索、尝试层出不穷。

大家更多的知道百度、阿里做智慧交通,你会发现有很多其他企业都参与进来了,参与进来以后数据和数据之间需要融合,比方说像移动也参与到这个领域了,移动是做通信的,它怎么参与进来?因为它有数据基础,这个移动不一定是移动公司,是三大运营商,他需要和其他领域融合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移动的数据不能出去,其他地方的数据也不能出来,这些数据没有机会融合在一起。或者有些领域说,我可以把数据以某种形式卖出去。当我们拿到大量城市相关的数据时,我们在美国可能拿不到这些数据。

主持人:这是乐观的一面,也是国家政策在包容行业发展空间。但是没说的都是优点,说一说我们该提升的方面。

杨晓洋:技术新概念层面,目前大部分情况是花落武汉,原来比如说隔两年、一年、6个月,现在可能一个月就出现了,而且还有一些领域在进行创新,也有一些引领的情况出现,相对比较少一些,所以这个地方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主持人:留给湖北的时间呢?

杨晓洋:我跟湖北的接触是曾经跟武汉大学有过一些接触,和某公司有过接触,几乎都是在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的管理、交通的预测、交通的出行、交通的可视化,我发现湖北在这里面做的还是蛮多的,包括我今天提到关于智能船舶,也让我眼前一亮,做得非常棒。在我接触到的领域里面,湖北不比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落后。

主持人:这句话的意思也是说我们并不比别的地方强?

杨晓洋:我想说的是,因为我接触的面并不是很多。关于湖北的问题,可能我不是最好的一个回答。

主持人:这个问题显然是成华更有感触一些,我觉得同行业要沟通,因为有些是做交通,有些是做交互等等,在你的领域,因为你不光是在做自己的企业,你还在做联盟、平台的事情,做产业上下游的融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第一是未来两到三年技术热点,第二是国内目前的机会和湖北的现状。我们还是希望我们能成为领头羊,大家一起来发展的。

李成华:从技术方面来说,技术发展上有先有后,中国可能和美国有一些不一样,美国从企业数量来看,做的很多,但中国很少,现在中国最多的企业是做图象,因为这几年做图象爆发的特别快。

主持人:这个爆发是指发财吗?

李成华:两者都有。因为现在在中国应用场景特别多,像智慧城市、安防、交通、金融等都在用。商汤科技这个成立才几年的公司,现在的估值已经300亿左右了。大家发展有快有慢,但是我相信我们这一块的,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做人机交互、语音交互,后面几年会有比较大的前景和潜力。

从湖北来说,我觉得湖北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和湖北的优势产业相结合,目前的状况就是不像其他地方有巨头的或者是非常成熟的人工智能企业,湖北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都不差,但是体量都不大,我觉得湖北的这种发展要和汽车产业、医疗产业等相关产业深度结合,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

主持人:这种深度的结合,以你自己办企业的经验,你觉得是卡在哪里?AI企业做哪些事情可以往前走一步?

李成华:湖北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意识还没有其他城市那么火热,对它的接受度没有那么高,但是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这种程度,大家的接受度已经是很快了,包括去年或者再往前走一年,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概念没有太大,但是今年大家对这个东西接受度比较高。

主持人:今年人工智能基本上是去年AI的热度,这一点你应该充满信心。再问下杨晓洋先生,刚才成华提到了交互,你怎么看待交互?

杨晓洋: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交互,交互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最猛的领域之一。针对一个相对局限的、相对狭窄的知识领域里面的交互程度已经到了足以实施、足以落地的程度了,有一个难点在于当我把这样一套系统从云端搬到企业,使用的技术要能够方便跟进,这不是湖北的问题,是整个业界的问题,这里有一个门槛需要迈过去。云端的模式会慢慢不被接受了,或者小范围接受,更多愿意接受的是把东西放在我的数据边上,我的数据可能不是那么多。人机对话可以早期大量数据灌,转到在小数据做同等精度的信息。

李成华:现在说到交互,我们一直在做这一块,为什么说今年,或者说再往后的几年这一块大家的接受度也好,热度也好,都会提升,其实现在交互可以把很多传统的,不管是消费电子也好,还是传统硬件也好,和语音结合以后变成智能化。刚刚前面有教授讲到,未来机器人、各种智能物件都变成智能化以后,未来我们可以和桌子、墙对话,应用是很广阔的。

主持人:你讲的应用广阔是现在传统企业和企业家焦虑的产品升级问题,你们讲的是AI帮助传统产业升级,创造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未来前景。

[责任编辑:项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