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陂燃起“冬天里一把火” 暖心诚邀大学生留陂发展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12月16日,入冬已久的武汉市黄陂区刮起了阵阵寒风,树叶已飘落,地上的草已枯黄。而在盘龙城的卓尔青年汇里,却是暖意融融,来自武汉六所高校的20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考察团正以高涨的热情展开&ldqu

12月16日,入冬已久的武汉市黄陂区刮起了阵阵寒风,树叶已飘落,地上的草已枯黄。而在盘龙城的卓尔青年汇里,却是暖意融融,来自武汉六所高校的20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考察团正以高涨的热情展开“进企业、看公寓、观美景”活动。

自从11月29日在“百万大学生留汉”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华中农业大学专场上,黄陂区作为承办方,区委书记吴祖云诚挚邀约大学生组成考察团前来黄陂考察后,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学生纷纷通过现场登记、网上预约等方式报名,期待实现自己对黄陂的“神往之行”。

考察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上午9点,考察活动正式启动,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区长曾晟等人组成的“最强阵容”诚邀青年菁英留陂创业生活。吴祖云说:“黄陂是能承载青春梦想之地,是能托起青春梦想之地,是能放飞青春梦想之地!只要你们来黄陂,我们都深深地爱着你。”在现场,吴祖云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黄陂区还为在场的大学生们每人准备了一套价值500元的保暖羽绒服,诚挚暖心的举动展现出黄陂区招才引智的最大诚意和对大学生求贤若渴、惜才爱才的决心。

黄陂区给在场大学生准备了保暖羽绒服

来自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曹逢君和来自卓尔青年汇的创业大学生杨祖强分别作为就业大学生代表和创业大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他们结合了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纷纷表示,黄陂优厚的人才待遇、良好的就业环境让自己有了深深的归属感。

“我的老家在襄阳,不过我现在已经在黄陂买了房,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住了,现在在这里生活很幸福,工作方便交通也方便,我以后就扎根黄陂了!”在黄陂工作了三年的曹逢君,已经在这里筑好了新家。而在黄陂还没待满一年的杨祖强,对黄陂也有很高的评价:“我原本是想在杭州创业,但黄陂区对人才的扶持政策特别好,我把杭州那边已经定好了的办公室都推掉了,就是为了回来。现在公司发展得挺不错,希望大家都有机会来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生考察团参观人才公寓

随后的活动中,大学生考察团依次前往了企业、人才公寓和景区,在卓尔青年汇感受黄陂有为青年心潮澎湃的创业激情;在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感悟黄陂发展六大千亿板块的大气魄、大规划、大图景;在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领略武汉最壮美的山川、最清澈的湖水、最广阔的草原;在全省“三乡工程”样板项目——木兰花乡,去纵享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到精心设计的“木兰俊才公寓”和“青春分享汇”,去体验最具有品质、最饱含温情的黄陂大学生生活。

经过了一整天的行程,大学生考察团对黄陂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常说百闻不如一见,黄陂的好还真是实地看了才知道,”来自华中师大的研究生小李在汉口老城区长大,以前只考虑在中心城区找工作的他现在把新城区黄陂也列入了选择范围,他说:“以前我老以为黄陂就是个大农村,只有同学结婚时才来过一次,现在这里的工业、交通都发展得太快了。今天看了那个木兰俊才公寓,条件真的还蛮好,确实很心动,以后在这里工作也挺好。而且我从小就长在黄陂街,我们汉口伢,还就是有‘黄陂基因’,要是以后真在黄陂发展,也是有缘。”

大学生考察团参观企业

近年来,黄陂区紧扣建设“大学生最友好区”、“人才乐园”的目标,积极推进校地对接,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重点院校结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全力发力“四大经济”,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黄陂区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聚力发展“菁英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深入践行“大学+”人才发展新模式,力争在“长江青年城”、“卓尔青年汇”大学生创业街区等新型青年综合主题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运营上争创品牌,争做全市标杆,真正走出一条“科教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链接阅读:

武汉黄陂:政策筑巢 打造留汉大学生“最佳首选”

2017年,黄陂努力为来陂大学生提供最好政策、最佳环境、最优服务、最高礼遇。

优化环境迎人才回归

创业孵化全免费。黄陂区在全区多个地理位置佳、商业环境好、交通条件优的地段,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街区等新型众创孵化平台,建设1200余个大学生创业工位,供创业大学生人才免费使用3年。同时,提出对所有创业者提供“五免五帮”服务(即免费办公、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免费对接产业资源、免费推广项目;帮忙注册、帮忙对接电商代运资源、帮忙申请补贴、帮忙税收减免、帮忙对接天使投资人),诚邀大学生来黄陂开启自己的“创业人生”。

工作就业无担忧。2017年,黄陂区在对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广泛摸底的基础上,组织近300家企业,拿出近4000个大学生就业岗位到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开展专场招聘,广泛吸纳大学生到区内就业。为帮助企事业单位留人,黄陂区出台《黄陂区落实“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政策清单(2017年版)》,规定: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我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委员会、物业服务岗位全职工作,可享受每月2000元、为期3年的基层就业生活补贴。毕业3年内的“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到我区企业、社区(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岗位全职工作,可分别享受每月1500元、1000元,为期3年的基层就业生活补贴。

安家落户低成本。黄陂区从大学生们最棘手的现实问题入手,把乐居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前置条件,积极发挥区政府主导、统筹、引领作用,提出了“三种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案:一是在就业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前川、横店、武湖等地区,将673套已建公租房专门划转大学生使用,人均月租金不超过100元;二是在创业大学生相对集中的盘龙城地区,政府出资购买“卓尔青年汇”的优质房源232套,让大学生们免费拎包入住、免费创业;三是对于有购房需求的大学生,在临近长江新城、宜居宜业宜创的汉口北区域,以市场化模式,高标准、高规格建设面积超1000亩的“长江青年城”一期,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与此同时,在大学生落户上实行“零门槛”,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生活服务最贴心。黄陂区为来陂创业就业大学生发放“两卡一钥匙”(即旅游年卡、健康体检卡和人才公寓钥匙),在全市率先开发“木兰聚才”服务APP,在区行政审批局专设大学生窗口和自助一体机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快速办理人才公寓入住和创业相关手续。在每个大学生安居小区都配套有“青春驿站”;在全区建立了“青春分享汇”,按照“自愿参与、轮值组织、创新活动”的原则开展活动。打造自我管理样板,在安居小区探索“红色物业+大学生志愿”管理模式;在“卓尔青年汇”成立党总支,与统战工作深度融合,成立“创客联盟”,培养致富思源、又红又专的新生代企业家。

优惠条件支持大学生创业

黄陂区在创业方面的政策惠及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吃、住、创、培、导、建共6个方面。吃即吃饭,住即住宿,创即创业,培即培育,导即导入,建即建设。

在“吃”的方面,按照最长3年时间,每人每天20元的标准补贴运营孵化机构,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就餐服务。

在“住”的方面,提供人才公寓232套,单套平均面积70㎡,人才公寓内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可供千余名创业大学生拎包即住。其中自行解决住宿的,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将补贴发放给个人。

在“创”的方面,按照最长3年时间,每月每平方20-50元的标准给予大学生办公补贴。

在“培”的方面,鼓励众创孵化机构培育上市企业,每培育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奖励众创孵化机构30万元,每培育一家上市企业,奖励众创孵化机构50万元。

在“导”的方面,注册资金为300万以内且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奖励众创孵化机构2万元;注册资金为300万以上且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奖励众创孵化机构5万元;全年度引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500个及以上或引进的创业大学生人数达到5000人及以上的,奖励众创孵化机构300万元。

在“建”的方面,按照1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孵化平台一次性基础建设补贴,对新列入国家、省、市级孵化器,分别给予100、80、50万元的补贴,对新列入国家级、省市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30、15万元的补贴。

四通八达 交通完善方便大学生出行

在航空交通方面,中部首家、全国第十家4F级机场——天河机场坐落黄陂,拥有国内外航线共计170条,“足不出陂”,就可直达东京、旧金山、新加坡等47个国际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72个国内重要节点城市,从此“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可就能变为现实。

在公路交通方面,7条高速公路、1条国道、5条省道和2条区域性主干道在此交汇,等级公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在区域内人口相对集中的盘龙城、汉口北、武湖和前川地区分别位于武汉市三环、四环、五环(绕城公路)范围以内,这些地区实际上已经与武汉主城地区融合发展。特别是汉口北、武湖地区200多平方公里纳入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已有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路网将进一步畅通与主城的快速连接。

在公共交通方面,有292、295、293等数十条公交线路与武汉市区无缝对接,地铁1号线已连通汉口北,2号线已连通盘龙城、机场,连通武湖的21号线本月28日正式开通,与此同时,连通前川的7号线已经动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开通,连接武汉火车站和机场的20号线已经纳入规划。

[责任编辑:王爽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