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中小学生旅行研学自然生态 重访2.3亿年前远古生物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通讯员 王祥波)5月25日下午,武汉中华奇石馆与第十九初级中学,结对开启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活动。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的5位大学生作为自然研学老师,带领90名中学生徜徉化石馆,与2.3亿年前

(通讯员 王祥波)5月25日下午,武汉中华奇石馆与第十九初级中学,结对开启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活动。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的5位大学生作为自然研学老师,带领90名中学生徜徉化石馆,与2.3亿年前的远古生物打招呼,以海百合化石为观察对象,绘制自然笔记。

在观察化石的过程中,学生们脑洞大开,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初二(8)班的刘蕊蕊同学问,“海百合长得这么美丽,它有毒吗?”研学老师缪璐漪解释道,海百合体内含有毒素,许多鱼儿都不敢碰它,但生物学家给海百合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羽星”。

虽然都是绘制海百合化石,但是学生们的角度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着重描摹了海百合的“花萼”,并把花萼上的绒毛都画了下来。“老师说海百合最重要的器官就是这个花萼,它是海百合的捕食工具,所以我特别记录了下来。”初二的胡思镇同学笑着对记者说。

除了海百合化石,学生们还跟着自然导师观察了恐龙化石、鱼类化石等等。曾参与过世界环球自然日竞赛的吴思敏同学,一直喜欢古生物化石,她说,化石的存在象征了早在人类诞生以前就有一个奇妙的生物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一学生夏丽莎连续参加了2次研学旅行的志愿服务,即将走向教室岗位的她,希望通过参加研学旅行的志愿服务,提前与学生接触,建立与学生更深的了解。

夏丽莎说,传统的学科教育与自然教育虽然都是首先提出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传统教育是将知识灌输给孩子,自然教育则让孩子自发探究,这样孩子对知识的记忆力更深刻,也会对他日后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帮助。她希望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将问题式的探究方法运用到日后教学上,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那么刻板,做到解放双手、解放思想。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夏丽莎,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还有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戴诗樱、向瑞雪阳和来自长江职业学院的殷博恒。

据悉,武汉中华奇石馆还将在本月开展2场研学旅活动,分别是围绕三叶虫化石和蕨类植物化石展开自然笔记活动。

[责任编辑:王爽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