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政权在孟加拉参建中企海外最大单体桥梁项目 帕德玛大桥里凝结“中国功夫”
2019年05月03日 06:40
来源:楚天都市报
神速 30分钟锁定走失儿童 3年来共找回179名 余墨将小女孩朵朵交给家属 通讯员谢威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尹勤兵 通讯员谢威)“五一”小长假,各大景区和商圈人气爆棚。5月2
于政权在孟加拉参建中企海外最大单体桥梁项目
图文:帕德玛大桥里凝结“中国功夫”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萍英通讯员余洪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曲严
图为:于政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人物名片
于政权,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经理。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铁路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及“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该国水系众多,帕德玛河河面宽达30公里,是全国交通的最大障碍。孟加拉首都达卡,居住着千万居民,市民要过河就得坐船,这也让渡口成为城市里最拥堵的点。一大早,运送纺织、水果的大货车就排起了长队,偌大的停车坪里也早已满满当当。为了过河,老百姓经常要排一天一夜的队,一旦碰上大雾或者雷暴雨,还得等上半个月。建设一条横跨帕德玛河的现代铁路,连接首都达卡与其他21个区,一直是孟加拉人民最大、最迫切的梦想。
建设超级工程凸显中国功夫
每天早上当地时间7时许,于政权所居住的这栋楼就开始热闹起来。那是一栋5层楼的民房,1-4层住的全是中铁大桥局的中国职工,顶楼住的是房东。
作为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的施工建设主要负责人,于政权对达卡这座城市已非常熟悉。从2007年第一次到孟加拉负责卡拉夫里三桥,到后来的帕德玛大桥,再到现在的铁路连接线项目,他在孟加拉待了近10年时间。“2007年建设卡拉夫里三桥,是我第一次出国并且是以一个国际项目的负责人的身份,我感到责任和压力重大。”于政权说。孟加拉湿热多雨,一年最高气温可达45℃,建筑材料匮乏,很多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对项目的现场施工都是很大的考验。中铁大桥局通过建设这个项目向孟加拉展示了中国建桥企业的水平,荣获中国建筑境外工程鲁班奖。
帕德玛大桥是中企海外承接最大单体桥梁超级工程,帕德玛河水流湍急,是长江流速的2倍,河宽6公里,河床是由细砂和粉砂构成的砂层,建桥难度全球罕见。历经16个月的负载试验桩试验,于政权他们决定运用独创的三角斜插打桩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3600吨起重船,终于将一根根长120多米、直径3米、自重达550吨的“巨无霸”钢桩打入河床。“就像蹲马步,斜着打桩承受水平力更大。”于政权介绍,三四五月的时候经常有瞬间飓风,没有任何预兆和预报,忽然之间风力达到十一二级,破坏力非常高,对桥梁的建设技术、工艺、设备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需要做大量的研究验证工作。
中国先进的技术,中国人员的专业、敬业精神,给孟方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融入当地百姓架起沟通桥梁
在食堂吃完早餐,于政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项目经理,他大多时间用于与各方人员协调沟通。相对于技术,海外项目面临更多的,是与所在国之间因国情不同所导致的观念及做事方法上的差异。“因为历史原因,孟加拉国家工程建设中一般沿用欧美标准、印度标准,虽然做事严谨,却普遍缺乏变通。”于政权经常跟熟悉的朋友谈起一件趣事,在该国公共场所,男厕所用的小便池普遍偏高,“你看他们,明明个子不像欧美人那么高,使用起来不方便,却仍坚守欧美标准。我们在施工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一位来自印度的60多岁的测量经理,负责工地测量,之前一直用经纬仪、钢尺等原始测量工具,于政权跟他建议,希望他能改用GPS等现代设备提高效率,该测量经理就是不相信。后来,他请来年轻的总监去沟通,同时现场组织了一场对比试验。两组工具同时放样对比,最终,测量经理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一“新鲜事物”。
在使用什么样的钢材上,于政权也费了一番功夫。当地普遍使用印度标准的275钢材,而在中国,这已经是被淘汰不再生产的产品。但是,较真的外方坚持要用。无奈之下,于政权不得不找各个部门沟通交流,最后好不容易才让对方认识到使用新材料的好处。
“和外方打交道,多沟通交流就好了。”于政权轻描淡写地说。事实上,随着中国在孟加拉建设项目的增多,以及与当地居民接触时间的增多,当地百姓对中国人特别尊敬和友好。“随着中国在建项目的增多,工人的工资已经涨了三四成。”于政权还提到,中铁大桥局孟加拉项目部还有两名小伙子娶了当地的女孩结婚成家,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生活。
“在国外,把项目做好,帮当地人实现梦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体现中国企业的担当和责任。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于政权说。
[责任编辑:熊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