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祝贺!湖北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人入选中科院院士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原标题:祝贺!湖北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方琳)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全国新增选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湖北有5人当选。湖北新当选的5名工程院院士分别为:华中科

原标题:祝贺!湖北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方琳)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全国新增选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湖北有5人当选。湖北新当选的5名工程院院士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邵新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0一研究所徐青、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杨春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

邵新宇,1968年11月出生,江苏靖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7年12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数字化装备与工艺方向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担任2005年教育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团队负责人,2011、2014、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性能数字制造装备的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曾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大装备与工艺技术”主题专家组召集人、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专家组组长。

徐青,1960年10月出生,是我国首型远海隐身护卫舰,第三代护卫舰和万吨大驱总设计师。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被评为船舶设计大师,国防工业十大创新人物。

严新平,1959年7月出生,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轮机工程学科带头人。

杨春和,1962年出生。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进行岩石高温、高压流变、岩体三场耦合理论与试验研究及核废料深埋处置及深部能源储存中的研究中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计算力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在矿山边坡(尾矿坝)稳定性、岩石动力学、盐岩力学及本构关系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现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在内的1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50篇,专著2部,专利1项和省部级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

李培武,1961年出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主任,农业农村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20世纪90年代,我国双低油菜与普通油菜混种、混收、混加现象严重,导致优质无法优价、优质不能优用,农民双低油菜生产积极性受挫。李培武带领团队开展油菜质量安全普查监控研究,发现了硫甙外源酶反应显色机理,研制出双低油菜速测技术和芥酸硫甙速测仪;探明油菜生产中菜籽硫甙、芥酸升高变化规律,创建了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体系,破解了双低油菜发展中质量控制的复杂技术难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油料主推技术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广泛应用。这一成果也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培武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高灵敏免疫检测机理,探明了黄曲霉毒素呋喃环氧基与抗体重链49位丝氨酸形成氢键、苯基与103位苯丙氨酸形成π-π疏水力实现特异性识别的分子机制,明确了免疫活性位点,发现了靶向诱导效应,为抗体创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探索出靶向诱导、半固体培养、梯度筛选为核心的抗体创制新途径;构建了抗体资源库,覆盖了我国粮油标准中全部真菌毒素。

另外,湖北有3人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

孙和平,1955年8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1995年获得比利时Louvain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国际IAG会士(Fellow),《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地球物理学报》、《测绘学报》、《地震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委,曾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相关领域:主要方向为地球重力场观测技术,理论模拟,资料处理和地球动力学应用解释等。主要业绩包括建立和完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精密测定全球重力潮汐参数;发展大气变化对重力场观测影响理论;利用全球地表超导重力观测探讨最新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检测地球液态地核的自由核章动现象、地球自由振荡和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现象,构制考虑液核近周日共振效应的重力潮汐模型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国家精密测绘、全球大尺度地球动力学和空间技术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背景材料。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承担多项科研项目,是国家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负责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王焰新,男,1963年11月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硕士和199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90年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被原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1999年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科研。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2004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国家精品课程、“地下水与环境”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环境水文地质”111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王焰新及其团队聚焦地下水水质研究前沿,创新发展了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方法。选取长江、黄河和海河流域开展了劣质地下水成因的长期系统研究,揭示了有害物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规律、释放机理和活化机制,近15年来SCI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位居全球劣质地下水主要研究团队前列,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提出利用矿物材料和“逆向调控有害物质迁移过程”的劣质地下水质改良新方法,并通过室内外实验和模拟验证其可行性,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与应用。基于地下水系统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组成信息提取和溶质运移模拟,建立了地下水示踪新方法和适合我国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新模型。其理论研究成果在供水安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骆清铭,1966年出生,湖北蕲春人,中共党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历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光电技术研究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9月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副书记。

从2002年起,骆清铭启动脑科研项目,历时8年研发出MOST设备(又称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该成果于2010年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近年来,骆清铭带领的团队在3D人脑连接图谱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给大脑拍出了彩色照片,并以工业化的方式来进行,改变原来“小作坊”的科研方式,实现脑科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据悉,此次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5.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最小年龄42岁,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孙斌勇;最大年龄67岁,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

加上这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湖北共有8人当选两院院士。

[责任编辑:林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