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挑灯看剑品书香 工地夜色别样美


来源:楚天都市报

地下37米深处,工人们一字排开彻夜绑扎钢筋,挥汗如雨,追赶工期;市政道路建设现场,建设者合理安排施工,把噪声小、震动轻的工序放在夜间,尽量减少对居民的打扰;下了晚班,工地夫妻档、父子兵等工友们,相邀喝

地下37米深处,工人们一字排开彻夜绑扎钢筋,挥汗如雨,追赶工期;

市政道路建设现场,建设者合理安排施工,把噪声小、震动轻的工序放在夜间,尽量减少对居民的打扰;

下了晚班,工地夫妻档、父子兵等工友们,相邀喝点小酒拉家常,鼓励打气;

农民工夜校、工地阅览室如常开放,成为一方溢满书香墨色的休憩港湾……

经历疫情特殊期后,这里也迎来别样重生。挑灯看剑,复苏的战鼓激越昂扬。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江城夜色工地不一般的风景。

地铁8号线赵家条站配套项目工地现场,工人们深夜进行钢管柱焊接

挑灯夜战 地下37米处如同白昼

6月20日晚8时,江城阵雨初歇。地铁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建设工地,灯光映照夜如白昼。

这个在建地铁车站共有地下4层,深达37米。主体结构已完工,每一层都可见到工人师傅们忙碌,装饰装修、安装风、水、电……

地下37米的一处连接通道施工点,十多位钢筋工正在捆扎钢筋,“这是通道底板,钢筋绑扎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钢筋工肖师傅告诉记者,自从复工以来,工地没有黑夜与白天,歇人不歇马,持续24小时作业,“对地下施工来说,白天黑夜也没区别”。

8号线街道口站,工人在地下37米处绑扎钢筋

耀眼的照明灯,与四处飞溅的电焊弧光辉映。

“现在整个工地有200多名工人,自复工以来大家已经像这样追赶了一个月的工期。”武汉地铁集团业主代表覃亚洲说。进入夜间,打桩等噪声大的施工都停了,材料清退、土方外运、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都抢抓夜间有利的交通条件进行。

深夜10时,在地铁5号线三标工程复兴路站,一辆混凝土泵车伸出40多米长的吊臂,在工人的遥控操作下,进行车站结构顶板的混凝土浇筑。业主代表张来军介绍,该标段共有工人325人,分为两班倒,当天晚上共有130多名工人施工,直至天明。

减少扰民 水泥泵车躲在隔音棚

6月19日晚8时许,青山区工业路与冶金大道交会处,武汉奥园国际·湖北工建大厦项目部内,百米塔吊上的照明灯,映照着长长塔臂挥舞旋转。

1号楼前,一台泵车停靠在宽约4米的“特制”隔音棚内。隔音棚边,混凝土加压声低沉,施工人员凑近接耳交流;十多米外,记者已能清楚地听见雨声。项目支部书记丁山填海介绍,该泵车设置在远离居民楼处,加之隔音棚的作用,噪音基本可控制在55分贝以下。

为不打扰与工地毗邻的94户居民,施工团队采取多重方法降噪,并积极与居民沟通,贴发安民公告等,派送抗疫礼包,让周边居民安心、放心。

随后,记者前往光谷四路的长江文创园项目工地,渣土车、罐车正有序进入。项目部严格落实进出车辆经全自动洗车棚冲洗,对车轮等部位重点洒水,开启围挡喷淋三大措施,力保夜间工地洁净。

6月21日晚,记者在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二标段探访了解到,该标段全线13个工作面均已展开,300余名作业人员彻夜对桩基、墩柱、涵洞等进行施工。

6月22日晚,在地铁8号线赵家条配套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风塔项目现场,正在地下室巡视钢管柱焊接的项目经理王小祥对记者说:“复工以来项目部全天候施工,仅42天完成了原定3个月施工内容”。

相约消夜 挥汗之余的幸福憧憬

6月21日傍晚时分,位于汉阳的中建五局三公司保利庭瑞·阅江台K13地块项目绿色围挡内,呼啸一整天的大型机械进入待机状态。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洗了澡,换上干净宽松的衣服,相约在食堂点上几个菜,打算给自己加个餐。

经历白天奋战后,工友们在工地上消夜喝点小酒

“小罗,今天你必须得敬下老罗哈!”酒过三巡,一位年长的工友大喝一声。此时,穿蓝色T恤、皮肤黝黑的小罗应声而起,向父亲罗新国举起了喝酒的碗:“爸爸节日快乐!”

这天是父亲节,老罗笑得合不拢嘴。借着酒劲,56岁的他感叹道:“我入行三十多年,儿子也有七八年了。其实我不希望他干这个,长年累月在外太苦,以前他白白净净,现在都晒黑了。”

但在小罗看来,显然已习惯了苦中作乐,既然选择了干这个,就一定要干好。

聚餐的工友中,工地夫妻范红均和李东方是特别的,两口子去年初来武汉后,一直未曾回老家。“女儿还有几个月就4岁啦,家里老人带得挺好的。”范红均说,本计划春节将女儿接来武汉,但疫情打乱了计划。

“想念女儿是肯定的,但现在还年轻,要趁当下多挣点钱,也得有取舍。”现在,范红均在工地上当泥水工,李东方当小杂工,两人一起上下班,月收入有一万多元。他们觉得只要肯干事,任何情况下,日子都是有盼头的。

翰墨书香 书屋夜校是精神家园

6月21日晚8时,在黄陂卓尔工业园内,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武汉地铁项目部驻地5楼灯火通明。

职工书屋里,木质书架上排着整整齐齐的书籍,桌上鲜花芬芳,暖色灯光让人仿若置身家中。有人围坐看书、看杂志,不时轻声交流;有人正拿一本专业书,边看边做笔记。

被称作“铁二代”的魏光武,正在这里挥洒翰墨。56岁的他是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工地夜晚是他“捣鼓”兴趣的黄金时间。“我为工人们搞服务,唯有下班才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他说,时常会在夜晚将项目部喜欢书法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字会友,让处在不同岗位的同事在辛苦之余修身养性。

对90后农民工叶小虎而言,晚间到夜校充电最令他兴奋。6月27日晚7点,在中交二航局武汉市仙女山路项目工地,叶小虎吃完饭,邀上工友刘云飞,来到项目地的夜校课堂学习,有着近三十年电工经验的王师傅,站在讲台上为工人们讲安全用电知识。叶小虎边听边记,一个半小时似乎眨眼即逝,意犹未尽的叶小虎拿着笔记本抓住老王不停地问。“我刚转行做建筑,这样的学习机会难得。”叶小虎笑着对记者说,来这个项目工作还不到三个月,已被这里的夜校制深深吸引住了。

[责任编辑:林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