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形成三镇鼎立的壮美景观。武汉也被誉为“百湖之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和众多湖泊。近几年,电视问政之后,重点江流湖泊保护工作引起社会关注,湖泊生态线保护与控制工作相继开展,但与之密切相关的河流沟渠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保护,有的甚至丧失景观和输水功能,沦为排污沟渠,水利变为水害。

武汉市中小河流污染损毁严重,功能退化已呈漫延之势,河流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有效治理河流污染,让城市河流成为武汉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江流名都,才能终不负“大江大河大武汉”盛名。[详细]

图片名称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大部河岸崩溃、河底抬高、泥沙淤积、阻水严重,渠系配套排水闸、涵管等附属构筑物损毁严重,农村河道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部分堤段处于不设防状态。堤防质量差,多数已有中小河流堤防建设标准低、施工能力弱,堤防质量普遍较差。[详细]

图片名称

河道萎缩严重

部分支流河道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拦河设障、倾垃圾倒、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渠道末端无水可灌,支渠以下渠道排灌不分,个别河道已经淤塞断流,河道萎缩严重,致使行洪能力逐步降低,这样发生洪水伤灾的机率大大增加。[详细]

图片名称

生态环境差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弃土直接倒入河内,对河流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一些未达标的污染企业随意排放污水,人们随意丢进河里的垃圾,农业的污水排灌,使得很多中小河流自净能力变弱,有些河流变成死水,垃圾横生漂浮河面,既不美观更是严重破坏环境[详细]

图片名称

管理能力弱

一方面,全市中小河流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相关部门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执法队伍薄弱,重建轻管。在大肆建设中却忽视长效保管措施,随着大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完工,工程建后管护问题将日益突出。[详细]

图片名称

武汉河流上游水质堪忧

据武汉市环保局2010-2012年连续3年的环境质量公告显示,两河水质从2010年的Ⅳ类,到2011年的Ⅴ类,再到2012年的劣Ⅴ类,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污染严重。[详细]

图片名称

常青花园旁机场河污水发臭

“小区附近沟渠里的水黑如墨,臭味扑鼻,晚上都难以入睡。”昨日,家住常青花园的居民叫苦不迭,称沟渠已严重侵扰到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到了该治理的时候了”。[详细]

图片名称

牛奶污水排径河两年查不清污染源

武汉市东西湖区径河大桥下,一个排污口汩汩流出乳白色浑浊的污水,近两年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排出径河,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也直接影响下游的国家级金银湖湿地公园生态。[详细]

图片名称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

根据水系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治理方案,对河道实施综合整治。[详细]

图片名称

控源截污 改善水质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调整城乡产业布局,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详细]

图片名称

生态治理 净化污水

实施河道清淤,修建生态保护坡,营造人工湿地如利用河道滩地种植湖苇净化污水。[详细]

图片名称

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设立各级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注入资金,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详细]

图片名称

深化改革 落实责任

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详细]

图片名称

依据法规 加强执法

依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保障河道安全。[详细]

图片名称

忽视湖泊底泥处理需求的问题

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未考虑湖泊底泥处理需求的问题。武汉市水务局委托泛华公司和市政院共同完成了污泥专项规划,并获得了武汉市政府审批。但是,目前武汉市湖泊底泥清淤工作在很多地方开展,清理出来的湖泊淤泥该怎么处理,在专项规划中还没有统筹考虑。[详细]

图片名称

未征污泥处理费 不利运营

武汉市早已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但是未开征污泥处理费。武汉市政府和武汉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但仅考虑了华新水泥在龙王嘴污水厂建设的污泥处理项目的相关成本,其它污泥处理项目的建设、运营费用还未明确。[详细]

图片名称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分散

各个科研机构、环保企业基本上各自为政,没有很好地合作和协调共享相应的技术成果,对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利。[详细]

图片名称

缺乏政府相关引导和支持政策

针对污泥的最终处置去向问题,政府还未出台相关引导和支持政策。这既是对污泥作为一项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正常运行。[详细]

凤凰网湖北频道 出品 编辑:程瑶 杨艳萍 刘思 赵阳 设计:杨璐 熊丹丹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