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年过去,汉口总商会大楼依然耸立,内部格局基本如旧。但是关于这栋大楼的兴建始末已鲜为人知。
  • 江汉关大楼则是1921年破土动工的,历时3年,1924年落成。
  • 今天,江汉关不仅只是一历史性建筑物,而且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是汉口开埠的见证人,它是武汉沧桑经历的纪念碑。
  • 在汉口六渡桥附近的三民路口,有一尊孙中山铜像,身着中山服,右手执杖,左腿向前,目光炯炯注视前方。这座“铜人像”落成于1933年,80余年来已成为城市标志。
  • 1909年,汉口水塔建成,开始为城市提供自来水,供水人口约10万,当时处于中国领先地位,也曾是武汉人的骄傲。
  • 江汉路是全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武汉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 汇丰银行耸立在汉口长江之畔,一幢豪华的建有屋顶花园的4层大楼,是三镇最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也是是汉口最早使用钢筋水泥的建筑。现为光大银行汉口分行办公楼。
  • 汇丰银行耸立在汉口长江之畔,一幢豪华的建有屋顶花园的4层大楼,是三镇最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也是是汉口最早使用钢筋水泥的建筑。现为光大银行汉口分行办公楼。
  • 英文楚报馆旧址,英文楚报创办于清未民初,依托教会渠道,刊登鄂、湘、川、陕等省消息。武汉沦陷后,该报为汉口唯一发行的英文报纸。
  • 汉口商业银行30年代初,行址最初设在法租界西贡街(今中山大道113号),1933年在今南京路胜利街转角处建成5层银行大楼(今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
  • 大孚银行于1936年竣工交付使用。现为"永和豆浆"租用。大楼表面现在还能看到几道浅绿色波纹长条,那是战争时期的建筑物身披的防空伪装,复原后依旧保留了这个外观图样。
  •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凤凰网湖北站。

穿越时空寻找老武汉记忆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盘龙城、吴楚之战见证了先秦的辉煌;武昌、汉阳的兴衰交替书写了唐宋的文明;“江西填湖广”以及汉口的兴起则清晰地勾勒出明清的繁荣。起义门、鄂军都督府见证了百年前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的诞生。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

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1861年,汉口成为条约口岸城市,对西方人开放,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汉口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五国租界,沿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的另一个繁华中心,并促使汉口成为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国际大都市。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孙中山先生曾给予武汉“一呼天下应”的评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美名的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大江两岸,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一生钟情武汉,多次来汉,武汉的东湖风景区的梅岭一号是他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地方,他在这里曾日理万机处理各种国内外大事,接见许多中外名人及国际友人,组织了对苏联的“九评”论战,并在此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城市有生命,在大江大湖滋养的武汉,那些穿越历史风云却依然耸立的地标,便是城市生命最重要的根脉之一。武汉这一座有深厚底蕴的城市,犹如走过斑驳岁月,就像品一壶陈年老酒一样,意味深远...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凤凰网湖北频道出品 图/文:刘金 张卓 魏玮 设计:刘金 技术:李成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