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醉人“金” 宜昌市美丽乡村焕新颜

绿意醉人“金” 宜昌市美丽乡村焕新颜

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宜昌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节点变景点、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民、农房变客房,加快推进“绿、净、齐、富、厚、和”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峡江大地渐次展开。

“一户一景”扮亮美丽乡村

小雪时节,沿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村委会一路向西,农户家门口干干净净不说,每家每户门前都建有一个别致小院,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村民姚国法家门前的庭院是前不久修建好的,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围墙是由废弃的砖瓦搭建的,月季花和蔬菜搭配在一起栽种,也蛮好看咧。

废砖旧瓦做景观,坛坛罐罐植花草,在曹店村随处走走,都会惊叹于村民的匠心。昔日脏乱差的曹店村,如今处处是景,步步如画,先后荣获湖北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等荣誉称号。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传平说,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充耳不闻,到翘首观望,再到主动参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到了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显著的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美化人居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着眼于“全域、全员、全方位”,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累计建设户厕31万座,建改农村公厕1395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扫干净、码整齐、收通豁”已成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共同标准。

“一村一品”强化产业发展

“今年柑橘品质较往年好一些,很多都是回头客。”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六组村民何宝良正在橘园查看柑橘树长势。何宝良有10多亩柑橘,虽种植的品种不多,但每年能有10万元以上的收入。

村党总支书记何明园说,上世纪70年代初,邓家坡村便开始种植红桔、广柑、锦橙、桃叶橙等品种,和归州镇彭家坡村同属秭归县最早柑橘引种试点示范村。2016年,全村柑橘总产量12300吨,单价达9元/公斤,柑橘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成为湖北首个脐橙“亿元村”。

邓家坡村的“橙红橘绿”只是全市围绕“一村一品”,积极培育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生产聚集、规模经营、产业延伸,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远安县何家湾村年产香菇600万袋,所属茅坪场镇被誉为“中国春栽香菇之乡”。长阳高家堰镇高家堰村深耕“500户经营、500亩基地、5亿元产值”盆景产业,成为“湖北盆景第一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中药材、小水果、食用菌、中蜂、核桃等区域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9.7万亩、小水果面积12万亩、核桃年产量2.03万吨,区域特色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四福”家风促进乡风文明

“起点子哑巴亏,上点闷闷子当,听点冤枉话,怄点碎米子气才是人上人。”这是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民刘昌忠给子孙的家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草根哲学”。刘昌忠说,这个家训源自于村里组织的“四福”活动。

2017年初,鸡头山村从宜都学者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中提炼出以“勤、孝、净、诚、和”为主题的“五美文化”,结合实际开展“家谱传福、家训积福、家规惜福、家颜亮福”“四福”新家风文化主题活动。成立“四福”家风建设活动小组,分工分责,入户收集家训、家谱及文献资料,帮助文化知识缺乏的部分农户整理家风家训。

目前,该村已征集131条家训,收集整理52个姓氏家谱。走进村民家中,会在醒目位置看到书法、刺绣、年画、石刻上展现出的家训、家规、家谱。这些微物件的微宣传,让全村发生悄然变化,不仅民风淳了、民心齐了,而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聚焦“绿、净、齐、富、厚、和”不断创新实践,全市1348个村共获评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乡村、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乡村、国家级省级移民美丽家园示范乡村、省级绿色示范乡村、省级旅游名村、省级文化名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830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