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评:“樱”你而来的武汉 如何化“流量”为“留量”?
站内

锋评:“樱”你而来的武汉 如何化“流量”为“留量”?

图片

樱花三月烂漫时,武汉“一路生花”,迎来“泼天”客流,这座英雄的城市正以“湿地花城”的崭新姿态面向世人。然而,“赏樱花热”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人流量激增带交通堵塞、酒店涨价、游客赏樱不文明行为等等,让武汉的城市旅游体验感“大打折扣”。当别出心裁的赏樱活动赢得了“流量”,武汉又该如何化“流量”为“留量”?

2025年樱花季,武汉打造全城赏樱氛围,文商旅体“硬实力”拉满。在武汉马拉松的起点,4万跑友在樱花雨中浪漫开跑;在武汉大学,樱花闻名遐迩,更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加成;在东湖樱园,“世界三大樱花之都”游人如织,仿佛盛放着粉色云霞;在西北湖,“风雅西北湖”樱花艺术季以夜樱为舞台,传统文化、流行文化轮番登场;在汉口江滩,“樱漫江滩 春韵正浓”活动浪漫启幕,非遗文创、樱花市集齐上阵……是名副其实的“樱花满江城”。

武汉各区齐发力,不断创新开拓“樱花+”的新形式,以各种文化、商业活动把“赏樱游”的吸引力开发到极致。武汉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显示,2025年3月份前17天,从武汉天河机场口岸出入境的外国人同比增长23.83%,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增长158.83%,观光旅游旅客超过60%。武汉这张“樱花季”的招牌正越擦越亮。

巨大的客流量,是文商旅发展的契机,也是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场大考。在2025年武汉马拉松举办的周末,3月22日至23日,樱花盛放搭配体育盛会,武汉各大景区游人如织,游客不由发出“到哪儿都有一亿人”的感慨。

人群密集处,混乱失序同步上演。尽管各部门为应对樱花季已经尽力协调,但不文明行为却难以杜绝。有游客和武汉大学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行人在长江大桥上横穿马路、旅游客车在长江大桥上违规掉头等交通秩序的混乱;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游客爬上樱花树,半夜大声喧哗影响学生休息等;商业拍摄抢占热门景区的打卡点强制收费拍照却无人管理;部分酒店民宿趁机涨价等等,不文明行为扰乱了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和市场秩序,给正常的生活造成冲击,也给本该愉快的出游蒙上阴影。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本应是人与自然的美好时刻,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游客的体验,也有负于武汉市为打造“樱花游”城市品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要看景色够不够“硬核”,还要看服务够不够贴心,“软硬”两手抓,综合实力才强。提升城市品质不是简单的硬件升级,而是对城市文明的系统性重塑。这需要从管理机制、执法力度、市民意识等多个层面入手。比如,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管理标准,强化执法过程中的监督机制,提升市民的文明意识。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管理机制的完善。文旅旺季的人流量激增,需要及时调动各类资源匹配管理需求。2025年樱花季,武汉公安部门利用“空地一体”+智慧交通手段辅助管理。无人机在低空巡航,实时监控人流密集区域,制止游客的危险行为;机器警犬穿梭于游客之间,协助民警巡逻等;东湖景区提供了线上提前预约停车位的服务,尽力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数字技术赋能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构建“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则能够打破各景区、商圈数字管理“各自为战”的格局,实现更高效的调度。以杭州“城市大脑”为例,通过整合交通、文旅、公安等部门数据,构建游客流量预警系统。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城市运行状况,快速响应突发事件,提升管理效率。

提升执法透明度与公信力,让执法力度落到实处。及时应对旅游旺季的违法行为,公开执法行动和结果,增强市民和游客对执法工作的信任。建立投诉渠道,鼓励游客和市民对执法行为提出建议,及时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公信力。建立文旅服务标准体系,从酒店房价到拍摄管理形成透明化规则。面对恶意涨价行为,可对酒店房价设置涨幅红线,保持市场弹性与民生温度的平衡。2023年爆火“出圈”的山东淄博,于“五一”前后对全市范围内的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包含线上、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上浮超过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

完善市民参与机制,提升市民游客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市民在文旅旺季参与城市治理,例如作为志愿者协助游客引导、维持秩序。在重点区域推行“信用赏樱”制度,将不文明行为纳入征信体系;培育“城市合伙人”机制,让商户、市民、高校成为治理共同体。

在追求文商旅融合发展和繁荣时,城市治理的水平需要不断提档升级,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这样才能接住“流量”转化为“留量”,让游客们满怀期待而来,满载口碑而去,才能让人“来了还想来”,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和生活之地。

点击查看往期:荆楚热点 锋评万象

推荐3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