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四五”: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 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

湖北省“十四五”: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 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

原标题: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列解读④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 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朱汉桥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美誉,具有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以《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蓝图为指引,全力推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和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贯彻落实“强化交通硬联通”和“增密、互通、提质”的要求,牢牢把握“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实现市州高铁、航空双快覆盖,县市高速公路、普通干线高等级公路双轴支撑,乡镇双通道连通;形成湖北“123出行交通圈”,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率先在现代内河航运、多式联运、“四好农村路”等交通强国试点领域实现突破,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交通支撑,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当好交通先行。

二、规划布局

加快构建“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即: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襄阳、宜昌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汉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支撑和引导优势资源和产业向“两走廊”集聚;打造鄂西、鄂中、鄂东三个发展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形成交通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优化、提升、完善南北方向京九、京广、随岳、襄荆宜、十恩和东西方向福银、沪汉蓉、沪汉渝、杭瑞等“五纵四横”九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形成与城镇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沟通周边城市群和各大经济区、联通国际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三、重点任务

(一)畅通大通道,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打造四通八达、快捷通畅的九省通衢主骨架。一是畅通综合运输通道。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畅通“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联系,对接“一带一路”,沟通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主两翼”中心城市,形成湖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二是构建对外开放通道。依托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积极开拓江海直达(联运)线路,形成覆盖沿江、沟通近洋的对外水运大通道。依托武汉国际铁路枢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集结能力,打造中部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主通道。依托航空枢纽,大力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对外空中通道。

(二)完善大网络,强化综合交通“硬联通”。加快建设高品质的快速网、高效率的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网。一是推进航道提能增效。重点深长江、畅汉江、缓解三峡瓶颈、打通南北通道,推动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格局,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300公里。二是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十通向”高铁网,推动形成以襄阳、宜昌为中心的多向放射格局,实现高铁对全省所有市州的覆盖,高速铁路达到3000公里。三是推进公路扩容提质。重点扩容瓶颈路、打通骨架路,强化省际高速通道衔接,加密中心城市对外放射线和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重点推进国省干线达标提质,高标准建设沿城镇和产业发展轴带支撑性通道,持续推进二级以下低等级路段的提质改造。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施乡镇双通道工程,推进行政村双车道建设,推动乡村基础网络延伸连通。

(三)构建大枢纽,打造九省通衢新优势。着力强化武汉中部国际门户地位,提升襄阳、宜昌国家枢纽能级,打造衔接高效、辐射广泛的九省通衢大枢纽。一是建设一流内河港口。加快推动长江沿线港口优化整合,加强主要港口核心港区的规模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加快构建辐射中西部地区、对接沿海和国际航运市场的港口集群,将武汉新港打造为中部地区枢纽港。二是建设现代化机场体系。加快建成鄂州花湖机场,实施武汉天河机场提升改造,打造民航客货运门户“双枢纽”。三是打造现代化客货运枢纽。依托重要机场、高铁站场等,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建设一批临港、临铁、临空货运枢纽。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四)发展大运输,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依托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多层次的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系统,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出行系统,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动旅客联程联运发展。二是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实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启动省级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健全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促进邮政快递业健康发展。三是推进交通运输创新安全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探索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