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长江“腰肢”舞翩跹 长江流域湖北段生态修复见闻

又见长江“腰肢”舞翩跹 长江流域湖北段生态修复见闻

原标题:又见长江“腰肢”舞翩跹-长江流域湖北段生态修复见闻

新华网武汉6月16日电(记者刘军)长江之“腰”,恰在荆楚。曾几何时,滚滚长江一度伤痕累累,珍稀的物种匿迹潜形;满目的浊浪翻滚着污泥,就连千古传颂的诗意也荡然无存。作为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湖北省又是长江的“腰肢”所在,昔日也曾有过不堪的回忆。不过,记者近日跟随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团来到湖北实地走访时,看到的却是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后喜人的变化——鲜花斗艳在草木葱茏之间,蓝天白云倒影在烟波浩渺之上,长江的“腰肢”再度舞姿翩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已然阔步向前。

(一)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占得长江半城水的武汉市,两江穿城过,百湖在其中,做好江河的大文章,才能建设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江城,才能让长江和城市共荣共存。

因此,长江生态修复成效如何,武汉的成绩单尤其重要。

针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的防洪、流域水土污染、水岸线利用、湿地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山体破损及地质安全、生态系统连续性等问题,武汉市没有好高骛远,贪图一蹴而就,而是区分轻重缓急,坚持远近结合,重点从加强统筹布局、推进项目实施、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开展工作,让生态修复保护呈现出务求实效的全新气象。

以总面积约740万平方米的江滩滨水公共空间为例,其长度接近70公里。随着因地施策的生态修复项目完工,如今这里绿地面积超过了460万平方米,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84.4%、森林覆盖率15.33%、劣V类湖泊减少3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0.9%,山体修复面积累计达1.3万亩,超90%的河流水质达到三级以及上。

东湖水域内的落雁景区,自然景观以湿地和草场为主,具有巨大生态潜力,是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这里是武汉湿地公园的代表,根据“武汉东湖绿心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专项债项目”落雁景区建设方案,落雁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保护性水岸共治和湿地修复,打造城市中心的湿地半岛。

“今年以来,东湖的水质达到4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落雁景区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水质好了,生物多样性就重新展现出来了。每年11月初的东湖落雁景区,成群结队的鸬鹚飞来过冬,它们栖息在湖心岛的树上,远远看去格外壮观。

据悉,落雁景区从截污、治污、控污三方面着手,实施水环境治理。解决内塘、农田、村湾等污染源头问题,统筹岸线资源,以生态岸线为主、生活岸线为辅,将现有生产岸线全部转化为生态岸线,进而设计林间围栏隔离、水系隔离、地形隔离路径隔离。

优美的环境也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品牌,广大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的建设,不仅让这里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还形成了观鸟周、七夕鹊桥会等活动品牌,带来了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多重收获。

对于湖北段的长江流域而言,山体破坏,矿区采伐也直接威胁着长江生态的安全。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乡的马驿村,这里的矿区一度因为多年开采活动,出现剥离表土、采矿剥岩,挖损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以及推放废渣等损害生态现象,致使这里毁损山体约0.44公里,基岩裸露总面积0.8公顷,矿区植被破坏面积约9公顷,大大破坏了植被生态系统,改变了原始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并改变了自然地貌景观。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资源环境中心副主任黄波介绍,2014年底,马驿山矿区治理工程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示范工程,中央支持资金1000万元。东湖高新管委会按照“一山一策”原则制定矿山治理措施,探索新型管理制度,将山体修复与城市建设、景观打造紧紧结合,委托平台公司组织实施矿区采场的治理工程和长江书法博物院的规划与建设。通过采场边坡治理、工矿废弃地整治、地形地貌景观植被修复三项治理手段,马驿山矿山治理项目平整土地、覆土、美化绿化建设用地230亩修建广场、停车场、水景40亩,修建道路4000米,完成书法博物馆纪念园区绿化80亩。

“马驿山矿区在治理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保护,实现变废为宝。”他说。

记者看到,眼前的马驿山矿区已经变成公园绿地,过去破损的山体也都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黄波表示,马驿山共恢复林地8.5万平方米,结合周边项目开发,共形成了17万平方绿地公园,为广大市场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和科普教育的场所。节假日接待游客可达近千人。

“通过马驿山矿区的生态重建,恢复土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波说。

就在前不久,武汉市发布的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优良率达84.4%,为近8年来最好;62个湖泊水质转好,24个劣Ⅴ类水质湖泊“摘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二)

省会城市武汉之外,长江流域的湖北段其他市县,也都在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中结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强化实效,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张家湾,位于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梁子湖东岸,三面环水,有2000多米湖岸线,绿化率达90%以上,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张家湾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利用鄂州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契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以往数辈“靠湖吃湖”的生活方式,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湖北省生态保护补偿和价值转化的第一块“试验田”。

嘉鱼县官桥镇2018年被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列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之一。项目以官桥村八组集体企业田野集团为实施主体,一组带五村,建设规模6.8万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实施全域、全要素整治,重点解决空间布局、产业落地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促进绿色生态农村产业、乡村治理融合发展。项目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建、生态引资、农事农办等做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达到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绿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的成效。

监利市周老嘴镇,则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1988年3月,荆州地区土地局会同监利县人民政府在周老嘴镇开展划区试点工作,共划定3个保护区105个保护片块,保护面积37792亩,占当地耕地面积的92.2%。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正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根本制度。为纪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二十周年,2009年12月,原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在荆州召开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座谈会,并在此设立“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纪念碑。监利,见证了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的努力与决心。在这里的地头田间,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共识。长江波浪润荆楚,修复大江见成效。践行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在荆楚大地蔚然成风。

(三)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绿水青山在长江流域悄然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2018年,嘉鱼县官桥镇被纳入湖北全省“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对闲置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解决耕地碎片化、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乡村振兴。

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后,当地将废弃坑塘、低洼地和鱼塘进行综合改造。改造先净化抽排养殖污水,再将其平整成40亩一块的地块,然后通水通电通路。连片的水田方便耕种,收成也有保障,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程平主动回村承包水田,种植水稻,一年下来除去成本,亩均收入上千元。

让好生态换来“真金白银”, 鄂州的探索也逐渐收到成效。2016年3月,鄂州被确定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市,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横向各区间责权利相一致的生态补偿机制,利用财政杠杆,引导和激发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综合平衡内生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布局。

“这也倒逼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不再引进污染大、附加值低的项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地一名干部表示,生态补偿、生态审计等步入制度化、常态化,对产业的精准引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的非常积极的作用。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在长江流域湖北段生机盎然,鸟有鸟的林海,花有花的园地,江有江的家园,各类动植物和人类再度相依互存。

长江流域作为国家层面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前些年,受各种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的生态功能显著退化,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2020年1月1日,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按期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北完成了1233个矿山恢复治理,复绿面积7.374万亩。此外,2019年以来同步推进实施的湖北长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预计2021年上半年完成验收矿山修复290个,治理面积3.333万亩。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猛表示,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我们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抓好大保护。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初步完成,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红线涵盖了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

“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后,仅允许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有限人为活动,严格控制生产性开发性建设活动。通过生态系统的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国土空间新格局。”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孙雪东如是说。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