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武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原标题:武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长江日报讯(驻京记者柯立)长江日报记者10月27日探访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看到,多项来自武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成果在成就展上展出,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成果与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并肩展出。

此次成就展分为12个展区,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900余块展板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成果“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曾荣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作出了实质性贡献。该成果和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并肩出现在基础研究展区重大成果展板上。

在重大专项展区,展出了由武汉大学研发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重大成果。由武大杨代常教授利用水稻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已成为我国的标志性植物源医用蛋白成果。杨代常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个用水稻生产的一类创新药,这意味着一直匮乏的血液血浆将有可能从植物中“种植”和提取,该产品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疫情暴发一周内获得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迅速分离病毒,确认新冠病毒为此次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病原体。”在重大专项展区一进门的展板上,展出的还有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冠病毒分离和全基因组测序成果。

现场集中展出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研发的早期COVID-19 CT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华大基因武汉火眼实验室、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重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等我国抗疫科技成果备受瞩目。

在区域创新展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6家国家高新区分别设立展示专区。其中,东湖高新区现场展示了中国信科研发的芯片、武汉杨森研发的三层仿生结构人工血管、武汉奋进科技研发的配网不停电断接引作业机器人和安翰科技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移动检查车等多项成果。

展出的北斗导航、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成果也都有武汉的贡献。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的排名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八位,排名中部第一,湖北基础研究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