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驱动乡村振兴 东西湖探索都市农业“智慧之道”

农业现代化驱动乡村振兴 东西湖探索都市农业“智慧之道”

原标题:农业现代化驱动乡村振兴 东西湖探索都市农业“智慧之道”

7月24日,空中俯瞰东山街群力大队,蓝天白云、绿色田园,徐徐展开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7月24日,空中俯瞰东山街群力大队,蓝天白云、绿色田园,徐徐展开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东西湖区慈惠街八向大队改造升级的民宿,特色鲜明。 

东西湖区慈惠街八向大队改造升级的民宿,特色鲜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叶宗云 金齐天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杨旭

数读

东西湖农业

1. 全区拥有蔬菜、水产和水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2万亩以上,每年产优质瓜果蔬菜60万吨以上,可保障武汉市16%的市场供应量。

2.依托国家级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全区已形成乳制品、畜禽、蔬果、休闲食品、饲料、粮油、木制品、冷链物流等八大农业产业链,20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00亿元。

3.全区“二品一标”企业16家,产品88个,认证面积1.89万亩,认证产量13.70万吨,规模以上获证产品面积达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40%。“东西湖葡萄”和“柏泉绿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4.全区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2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

9月23日,武汉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在东西湖区慈惠街石榴红村举行。活动当天,村民们用石榴、玉米在广场中央搭起了象征丰收的晒谷场,见证着一场场激动人心的颁奖、授牌与签约仪式:

东西湖区柏泉茶园等38个单位获评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武汉市10个新一轮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获批复;共签约4项购销意向协议,签约金额达到1.27亿元,其中盒马鲜生一家就向东西湖区强鑫蔬菜合作社“下单”5000万元……

丰收的喜悦,折射出的是近年来东西湖区坚定不移探索智慧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的经验与收获。

东西湖因农业建区,因工业兴区,成长为武汉市3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还拥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这样的“明日之星”。时至今日,该区仍保有农业土地21.8万亩,耕地面积14.66万亩,农村人口7.2万人,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55亿元,是全国有名的农垦大区、农业强区。

国家级开发区为何要发展农业?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东西湖在武汉这座超大型城市的近郊区域发展农业,既有固本强基的经济功能,又有涵养水土的生态功能,更有文旅康养的服务功能,“重视‘三农’、发展农业是立区之本,须臾不可偏废。”

国家级开发区该如何发展农业?上述负责人表示,发展近郊农业,面临着农业土地资源少、生产环保要求高、农民创富愿望强等问题,必须探索一条具有高产出、高效率、低污染的智慧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东西湖区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驱动乡村振兴走向深入,深化农业信息化、科技化、集约化、智能化、设施化、融合化,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全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全面高质量发展。经过数年建设,目前全区一二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创新,涉农产业范围已超越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产业的界限,尤其是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研学体验等新型农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快的提高。

“农业大脑”教农民“知天而作”

“滴!大棚土壤湿度低于70%,进入黄色预警状态,请打开‘滴水阀’!”

9月27日一早,东西湖东山街群力大队陈海明的手机响了。他是巨龙海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带头人。

只见他轻点手机,几公里外大棚内地底的滴灌系统就开始运行,为土壤补充水分,待半小时后数据恢复正常,又自行停止。

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是东西湖省级智慧农业试点项目的一部分,今年5月投入使用。该系统可通过传感器采集作物土壤环境、气象环境、种植和水肥管理过程等数据,经过模型运算最终生成施肥灌溉计划,按照计划操作自动控制设备完成灌溉施肥。目前全区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已达到1.5万亩。

几十公里外,区农业农村局智能农业信息化指挥中心里,工作人员可通过大屏幕掌握着这批葡萄的每一个种植细节。该区以群力葡萄基地、维农种苗基地为依托,建成全省首个三级物联网体系架构节点。该系统就像是整个东西湖区农业生产的“数据大脑”,在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后,就能够开展农业农村综合决策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村生活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技术人员如此描述未来“智慧农业”的场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无人机有序忙碌,自主完成施肥、浇水、喷洒农药、拍照存档的任务,农户们只需要在家里或者指挥站查看地里的24小时实时情况报告分析……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说,智慧农业正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手段,精准地洞察自然环境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

院士团队指导吊袋种木耳

“在东西湖区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是希望以点带面,辐射全国,推动全国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9月23日在武汉农民丰收节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药用菌学会主席、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通过视频连线介绍“玉木耳”这一科技农业转换成果。

在东西湖区柏泉街维农种苗种植基地,一个个竖起来的圆柱形木耳整齐排满整个玉木耳大棚。这种名为“吊袋式栽培”的种植模式,就是李玉院士及其团队在过去一年的试种植中收获的成果。

武汉古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奇胜介绍,今年6月,东西湖食用菌产业基地项目在一年试种后,成功落地东西湖区,产量是普通种植的6倍。项目依托李玉院士的“食药用菌精准育种”技术,打造以食药用菌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0万棒的数字化菌棒厂、1.2万平方米食药用菌设施大棚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

早在2013年,东西湖区就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建立博士工作站,充实农业科技力量。近年来,该区已开展“蔬菜减碳提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20余项研究课题,在区内合作社内建立14个博士工作站示范点,建立“湖北省东西湖草莓种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3个产学研推示范基地,成功转化科技成果5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9.92亿元,让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集装箱+生态池塘养出“肌肉鱼”

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敏,也是科技助农的受益者。

该公司的养殖基地位于东山街巨龙大队,占地百余亩。走进这座集乡村游乐及生态采摘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农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绿色集装箱。

这就是金敏从外地引入的“集装箱+生态池塘”一体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集装箱安装在池塘边,将养殖与尾水处理进行有机耦合,从池塘抽取上层高氧水,注入养殖箱体内流水养殖,尾水返回池塘进行生态净水,池塘功能又转变为生态净化池。

而且,集装箱内装有水质测控、物理过滤、生化处理、恒温供氧等装置,由智能化管理系统控制,箱内和池水24小时不停的循环,可形成湍急的水流。

因为鱼具有逆水性,逆流游走可使鱼儿鳃丝之间的间隙增大,更好地吸收氧气,从而使鱼肉紧凑、肉质更鲜,变成了“肌肉鱼”。再加上箱内水质纯净,可以使养出来的鱼紧实无土腥味,口感好。

一座3米来高的集装箱内可同时养殖3000尾鱼,而康生源已建成集装箱40个,年产活鱼量可达30万斤,是传统养殖模式的十倍以上。“公司计划在3年时间内建成100口养殖箱,成为高标准示范基地。”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