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 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亮点工作回眸
来源:长江日报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难忘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武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市政协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提高双向发力质效,着力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着力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推动全市协商民主更加广泛活跃,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 勇于担当作为 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
●主动承担疫情防控重要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2021年8月的输入性疫情,市政协常委会带领市区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战,第一时间成立政协抗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工作运行机制,主动承担疫情防控重任。
●积极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针对非常时期的工作需要,建立信息收集研判、意见建议快速反映、物资筹集保障等工作机制,搭建高效管用的政协履职平台。疫情期间,共提出意见建议1700余条。广大政协委员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积极参与救治病人、科研攻关、稳产稳岗、保障供应、纾解情绪等工作,累计捐赠和组织捐赠各类防疫物资数百万件,捐款近4亿元。一个个善行、一项项义举,汇聚起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充分展现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委员风采和光辉形象!
●深入服务疫后重振发展。围绕尽快恢复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议,就推进疫后招商引资、开展线上教学复学、恢复医疗服务发展等积极建言献策,促成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实施。组织委员深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协会、企业调研,召开主席会议监督建言,促成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落地。组织委员围绕企业用工、降低融资成本等开展民主监督,促进中央支持政策落地落实。积极推动会展业复工复展,促成疫后首个大型展览会——华中车展圆满举办,用事实表明武汉是安全的城市。
■ 发挥优势作用 紧扣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智聚力。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专题调研、专项视察、网络议政等20余次履职活动,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议集中建言,形成专题报告,一批建设性意见被吸收采纳。紧盯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就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科技金融改革以及招才引智工作等建诤言献良策,并在全国“两会”上通过提交提案、会议发言等形式积极呼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加快5G等新基建建设、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等议题,开展系列履职活动,为我市培育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献计献策。
●为全面改革开放献计献策。关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市属国企改革等协商议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了一批改革政策措施出台实施。持续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开展调研协商、监督建言,向全国政协提交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提案,推动我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改革政策落地见效。着眼提升我市开放水平,就推进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建设国家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建设国际流通枢纽城市等提出建议。
●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监督建言。将长江新区规划建设作为政协履职重要内容持续跟进,重点就长江新区规划选址论证、长江新区产业布局发展、长江新区申报等工作,深入开展研究咨询工作,向全国政协、省政协提交提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建设滨水生态绿城,就推进“四水共治”、海绵城市试点、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建设等提出建议,推动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组织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湖泊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等系列视察监督活动,助力生态环境品质提升。
■ 关注群众期盼 服务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助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谋实招。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托幼、交通等问题,开展了180余次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等履职活动,提出意见建议1500余条。关于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完善城市职工医保制度、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建设公共卫生标杆城市、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等一批意见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落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综合运用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监督视察等履职形式,推动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屋顶漏水整治等困难问题解决。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办实事。围绕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完善、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等开展民主监督,推动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连续五年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专题视察,持续建言乡村振兴。组织委员深入参与扶贫行动,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让人民群众感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助力创新社会治理求实效。抓住社会治理难点焦点问题,重点就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和犯罪预防等开展系列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助力平安武汉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立法协商,就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等58件法规规章草案提出建议。
●助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献实策。将武汉历史之城建设作为助推文化繁荣发展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协商建言,相关建议被纳入概念规划和系列专项规划。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开展协商调研,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加强团结民主 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深化各界合作共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走访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坚持与党派团体开展联合调研、联合视察等活动,积极为党派团体在政协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密切与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两新”组织代表人士等的联系,不断扩大团结面。
●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协助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拓展港澳台侨和公共外交工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积极推进汉港汉澳交流合作,鼓励港澳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引导港澳委员积极参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 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注重创新协商平台载体。探索“协商在一线”实践,在街道、大型社区、行业协会、“两新”组织等,搭建与界别群众“面对面”的协商平台,建立委员工作室。搭建党政主要领导与委员协商对话平台,围绕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对话,打通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创新建议案工作,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领衔督办建议案的工作机制,探索设立监督性建议案。创新网络议政协商平台,开展远程协商,举办“网络议政厅”互动交流活动,拓宽市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
●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1+N”提案办理协商,将同类提案与建议案和重点提案“打包”组织督办,促进相关问题“一揽子”解决。建立应用型政协智库,与江汉大学共建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为协商建言和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 突出强基固本 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加强政协界别和委员队伍建设。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委员教育培训,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15期,实现委员培训全覆盖。健全委员管理服务的制度机制,先后制定、修订《市政协委员履职考评办法》等17项制度性文件。加强委员履职综合考评,全面开展委员述职。
●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一流机关”创建活动,加强政协机关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抓实学习教育、抓严管理考核、抓优环境营造,推进“书香政协”“清廉政协”建设,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和服务保障质量提升。
今后工作建议
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安排,把服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断提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质量水平,更好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谱写新征程政协工作新篇章,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快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增强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政协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建言助力,积极助推武汉现代化建设;凝聚团结合力,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激发创新活力,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升履职能力,持续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四届市政协的开局之年。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扎实履职,就推进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长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治理城区交通拥堵、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都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议题,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开展重点协商议政活动。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清廉机关建设等,开展重点专项监督活动,为全市改革发展广泛凝聚智慧力量。
数读
十三届市政协任期的五年,是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五年;是践行“一线”要求、勇于履职尽责的五年;是实现“双向发力”、推进提质增效的五年。五年来,市政协共召开政协全体会议5次,组织议政性常委会议10次,常委专题协商会议6次,界别协商会议21次,其他各类协商监督活动162次,收到提案3551件,承办单位已经采纳的有2940件;组织在汉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42件,会议发言材料35篇;向省政协提交提案、大会发言等215件。
五年来提案办理情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培育新动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政协通过建议案办理协商,广泛征求民意,深入研讨、反复论证,为长江新城规划选址提供了可靠依据。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遴选“尽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作为重点提案,提出抓好“六稳六保”、强化金融扶持、减轻企业负担等意见建议,促成了一系列疫后重振措施的出台。聚焦5G新技术应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芯”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提案,促进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5G基站和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初具规模。
●紧盯社会治理难点,着力改革创新,助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提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提案,助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四办”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实现了审批信息集成和全网服务。围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用、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等提出提案,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和落实街道职责权力清单,加快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彰显地方特色,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出“戏曲进校园”、振兴武汉“戏码头”、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历史村落发掘和保护、书院文化保护等提案,对弘扬传统文化、留住城市历史之根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改善,推动社会事业建设和发展利益共享。提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案,推动旧楼加装电梯、解决小区停车难、加快环境提档升级,2021年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1个,惠及居民15.57万户,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等提案,助推有关部门建设智慧城管,全面执行晚班地铁延迟半小时收班。提出加强幼儿托管服务、提升“四点半”学校建设水平等提案,推动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助力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提出加快东湖生态绿心规划建设、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推进武汉湿地城市建设等提案,推动东湖绿道建设成为武汉旅游新名片,促进了长江岸线主城段闸口改造、江滩建设、生态湿地保护、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生态廊道主城段已显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