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全年精彩”武汉答卷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交出“全年精彩”武汉答卷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空中俯瞰武汉,蓝天白云下的长江主轴美如画。

空中俯瞰武汉,蓝天白云下的长江主轴美如画。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2021年,极具考验、极为难忘、极不平凡。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面对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强大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本来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持续巩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年度任务圆满收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

■ 2021:极具考验、极为难忘、极不平凡

2021年,交出了“全年精彩”武汉答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 大力加快疫后经济全面恢复

◎ 大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 大力激发改革开放活力

◎ 大力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重回“主赛道”

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推动经济回归常态、回归本位,重回“主赛道”。成功举办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展“相约春天赏樱花”旅游月等活动,新登记市场主体26.96万户。加大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力度,以快制快,用10天时间打赢外地输入性局部疫情歼灭战,确保了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一批重量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岚图汽车等项目投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注册量突破60亿个,首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搬迁武汉。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梁八柱”加快构建

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四梁八柱”加快构建。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7个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成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成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和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开局良好。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获批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6%左右,留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4.5万人。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确立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交通枢纽功能,阳逻港水铁联运二期开港,四环线、江汉七桥等建成投用,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建成通车。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三年计划,惠及市民160万。大力整治市容环境,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长江禁渔取得明显成效,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

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

着力实施 “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度拓展“一网通办”,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上线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东湖综保区跻身全国双A类综保区。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非创新合作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成功举办。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首批十大示范工程顺利实施,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全面展开。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9.9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公民同招”稳步实施,“双减”政策初见成效。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807.15万剂次。举办中国戏剧节、全国大众冰雪季、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等活动,武汉三镇队成功冲超,武汉女足成功卫冕,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5个,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十七连增”,城乡低保连续13年提标。

■ 回顾五年

发展波澜壮阔,成就催人奋进

◎ 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载入史册

◎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 城市魅力影响力日益彰显

◎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回首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指出发展环境充满挑战,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发展成就催人奋进。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湖北武汉考察,对武汉寄予深情厚望,为武汉指引前进航向。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施一系列创造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满怀豪情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万众一心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攻坚克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载入史册

面对世纪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中央指导组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倾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打好生死阻击战、生命救治战、疫情阻隔战、物资保障战,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赞扬“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武汉保卫战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永载史册!

8.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8.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5.09%、35.87%,沿江85家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港口码头岸线资源实现优化整合,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提升。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中国光谷、车谷、网谷、星谷发展提速,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三大产业集群加速走向世界。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3个,两院院士81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500家,市场主体超过157万户。

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

成为城市靓丽窗口

城市魅力影响力日益彰显。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城市更新完成8734万平方米,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长江新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加快,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成为城市靓丽窗口。新建各类公园416个、绿道1007公里,新增植树造林15万亩。

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

天河机场三期投入运营,轨道交通通达全市,运营总里程435公里,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新增4条长江桥隧,建成高速公路170公里、城市快速路75公里,“六环二十四射多联”高快速路网基本形成。

蝉联“长安杯”

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镇新增就业118.77万人,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173万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占比达80%,新增三级医院18家,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6.48万套(间),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8.36万户。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未来五年

奋力谱写新时代英雄城市新篇章

◎ 紧扣“实力雄厚”,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紧扣“创新涌动”,着力增强科技硬核支撑

◎ 紧扣“文化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 紧扣“民生幸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紧扣“生态宜居”,深入实施绿色发展

◎ 紧扣“治理高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

代化治理新路子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牢记嘱托、担当使命、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武汉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品质、形象充分彰显。

紧扣“实力雄厚”,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区级经济,着力提升“一主引领”辐射力,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初步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打造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枢纽港、铁路客货运“双枢纽”、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发挥自贸区带动作用,全面提速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紧扣“创新涌动”,着力增强科技硬核支撑:聚焦聚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要素集中度和创新成果显示度,高水平建设东湖科学城,争创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紧扣“文化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彰显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实施汉派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东亚文化之都。

紧扣“民生幸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可及,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紧扣“生态宜居”,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紧扣“治理高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让法治成为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方式重塑、体系重构、能力提升,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考题”。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