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观察: “强核、壮圈、带群”湖北区域发展看格局

两会“深”观察: “强核、壮圈、带群”湖北区域发展看格局

来源:长江云

过去一年,“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协同发展成效显现,湖北这只涅槃重生的凤凰,丰满羽翼,振翅高飞。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加快形成“强核、壮圈、带群”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展开热烈讨论。

打开湖北2021年的成绩单,浴火重生后的武汉,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以凤凰涅槃的昂首之姿,引领着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武汉城市圈加快建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域城市圈,自信从何而来?省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给出证明:

“牢固树立‘九城就是一城’的理念,去年我们统计了一下,武汉市对1+8城市圈内的销售开票金额与采购金额,高于中西部其他省会城市城市圈,证明我们1+8城市圈的实质性地在同城化推进。”

省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韩民春

武汉的“领唱领舞”带动了“合唱共舞”,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武汉市牵头的十大示范工程顺利实施,72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31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传通办,光谷科创大智能建设全面展开,同城化辐射效应显著显现。面对城市圈内资源的加速流动,省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认为,规划同编需走在前面:

“说到1+8城市圈,不能全部的人才、企业都往武汉聚集,其他城市也需要吸引资源,资源流动到某个城市以后,它给这些企业或者个人有没有更多的可预期的收益,可能也需要省级层面进行资源调配,我们在整个制度的框架设计上面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

省政协委员、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传华

省政协委员、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传华深以为然,他认为,只有在规划同编的统筹下,“圈内”才能从物理融合走向化学融合。以交通项目为例,跨地域标段的调度,铁水公空联运的衔接,都需要通盘考量。

“一个项目在谋划的过程当中,主体太多,标准又不一样,资源配置也不一致,这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真正实现一张网、一盘棋,目前来看是还有空间的,可以加大力度。”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

金凤展翅起舞,“两翼”激扬起阵阵春风,襄阳、宜昌超过5000亿元,与武汉共同形成了龙头带动格局。襄阳,经济总量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二位,连续4年位列全国城市50强,成为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宜昌经济增长则实现历史性回归,GDP增长16.8%,时隔7年重回全省第一方阵。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劲势头,推动了雁阵效应加速形成,南北列阵连线成片、两翼齐飞。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说:

“南翼协同,取得突破性进展,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推动‘当枝松宜’联动,打造全国百强县域集聚区,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首批51个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各层级互动合作日益密切。”

省人大代表、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

“一主两翼”搭建起全省经济发展的骨架,全域协同则为高质量发展充实内核。多点支撑、多极发力,全省各地正不断激活新的发展动力,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省人大代表、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

“主动出击、主动对接,借力融入大格局,借势对接大战略,借智推动大发展。‘襄十随神’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在推进‘随枣’一体化组团发展上,出台《关于推进‘随枣’一体化发展组团的实施意见》及任务清单,确定了空间联合、交通联结、市场联动、产业联接四大类16个子项的合作模式与路径。”

“一主”强核引领,“两翼”赋能蓄力,“全域”协同支撑,“十四五”的湖北,一定能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阔步前行。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