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融入老旧小区改造

代表委员建言: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融入老旧小区改造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8日讯(记者孙笑天)今年两会,“提质全民健身设施”被列入武汉市政府民生实事清单,这也是武汉市民十分关切的问题。1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参加武汉两会的代表委员,探讨如何更多元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提高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张之洞体育公园内玩平衡车的孩子。 记者孙笑天 摄

张之洞体育公园内玩平衡车的孩子。 记者孙笑天 摄

市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陈元欣表示,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体育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全民健身设施的提质也让老百姓参与健身热情的更高。截至2022年8月,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9.64%,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2.53%,位于全国前列。

“作为一个有过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我们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略显不足,存在区域分布不平衡,还有短板要补。”陈元欣举例,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较密集的区域,空间有限、人口密度高,文体服务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而在乡村地区,正规游泳场所缺乏,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多在天然水域游野泳,存在安全隐患。

陈元欣建议,应配合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强老城区和乡村地区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加强社区体育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全覆盖。比如将补齐公共文体设施短板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统筹利用老旧小区周边边角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公共空间等建设社区文体中心,规划健身步道、楼顶运动场等,同时加强现有文体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在乡村地区,充分利用天然水域改造建设简易天然游泳池、建设拼装式或充气式游泳池等方式,积极开展公益性救生培训,组织防溺水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安全的游泳、戏水场所,满足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暑期的游泳需求,使更多老百姓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

市人大代表、武汉体育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市是传统体育强市,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位于全国顶尖行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全民健身设施的逐步完善,武汉的体育事业正蓬勃发展。冰雪、击剑、马术等小众运动,也深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田勇认为,体育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武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持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体育事业的繁荣也能促进城市教育、文化、旅游、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田勇表示,武汉拥有“汉马”“渡江节”“武网”等享誉国际的体育赛事品牌,举办过女足世界杯等世界顶尖体育赛事,应依托现有资源,完善基础配套服务,做好品牌赛事推广和市场运作。他建议,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促进体育产业与商业、文娱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打造体育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