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湖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忠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报告中的“科技元素”备受瞩目,引起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热议。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
深化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 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新载体。截至去年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418个,位居全国前列,分布于全省16个市州,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大健康、北斗等重点产业领域。
在深化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上,我们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制定出台《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着力破解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问题,实现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省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文武松: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把科技研发能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实力的核心要义。“十三五”期间,中铁大桥局和中铁大桥院坚持科技引领,攻克多个重大项目中的技术难题,为桥梁工程从江河走向海洋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桥局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经历了一个由认识到加强的过程。如今,大桥局申报专利都具有保护性。文武松认为,武汉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全域协同创新,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桥梁产业是武汉的优势产业,需要持续巩固和扩大武汉建桥之都的优势地位。
省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微:
培育航天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
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基本建成“三高地两基地”目标。对科技企业来说,未来会有更广阔发展空间。按照湖北建设“三高地两基地”任务要求,我们正加快推动中大型固体运载火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健全的核心产业链条,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牵引湖北省航天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2023年,我们将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统筹火箭、卫星、数据云发展。深化打造以典型示范应用为牵引的体系化服务,进一步支撑行业应用、赋能产业升级、服务国计民生,共同培育航天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开启中国人自己的星链计划。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姚海林:
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行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数字经济数据中心是大数据产业的根本,只有建设好数据中心,才可能带动大数据上下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湖北以水电和区位双优势,打造武汉国家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可以较好地解决西部现存大数据中心网络延时问题。
我们认为,可借助湖北在分布式计算、海量存储、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积累的雄厚科研能力,提升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算力”,增强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附加值,逐步打造基于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打通武汉与京津沪粤等大数据源头的传输堵点,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降低时延,将湖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高速核心网络资源优势,为武汉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链、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提供坚实基础。
省人大代表、风脉能源(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毅:
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尽管受到各种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湖北经济仍表现出强大韧性。这几年,湖北在产业发展上不断谋篇布局,并以政策制度为保障,推动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和重视提振了大家信心,相信在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我省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作为民营科技企业,要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助推我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
湖北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推动今年再创新业绩
报告里一系列数据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湖北发展后劲十足。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万家,并且在整个GDP的比重持续攀升,成绩难能可贵。5家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刷新历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68家,19家湖北民企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均为历年最多。这表明湖北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坚实基础,一定能够推动今年再创新业绩。
省人大代表、华引芯科技董事长、华科光电学院副研究员孙雷蒙:
依托高校技术研发 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和很多企业在高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去推进研发,但大多是以应用题材为主,很难直接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这种互动是存在隔阂的,需要去逐步打通。
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但现在,我们觉得我们这个小群体被政府和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这其实说明了国家对整个科技成果创新、产业升级、包括吸纳一些年轻学者,或者海外有技术储备的一批人回到国内做产业化升级、做进口替代等方面非常重视。`
(项婷 通讯员朱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