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索 新实践”田园乡村多面蝶变多价值融合——看湖北云梦如何打破资源瓶颈振兴乡村

“新探索 新实践”田园乡村多面蝶变多价值融合——看湖北云梦如何打破资源瓶颈振兴乡村

没有名山大川,人均不到六分地,是湖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县,这是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拥有的资源。人多地少,也是江汉平原面临的普遍现状。

当下,湖北正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机不可失,孝感顺势而为,市委书记胡玖明提出,“云梦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建设田园城市。”突破资源瓶颈谋发展,也为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要努力做到一寸土地不空、一个劳力不闲、一方田园不荒,为乡村振兴调出最好的底色。”云梦县委书记高文峰认为。乡村如何经营?除了用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他们还特别重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底色好,乡村振兴成色才足。一子落,全局活。初夏,农民日报记者走进云梦县,探访了7个乡镇,只见一个个小村庄绽放出别样面孔,提供出意料之外的价值。

图片

钱粮矛盾怎么破?

——村上办农校,田间推技术

江汉平原多是冲积型平原,这里的人们习惯在水田秋冬种油菜,春夏种水稻,云梦也不例外。油菜养地,粮食产量有保证,但是种地农民收入如何提高呢?关键还得靠科技!科技到田的难点在于最后一公里如何突破。

云梦县胡金店镇合心村的现代化农民培训基地给了我们启示。

在云梦县委县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合心村引进种田能手顾泽生,成立合作社,依托云梦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孝感市农科院达成战略合作,配齐师资力量,建起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培训基地。

图片

学校办在村里,真正实现了农业技术培训与田头现场实践相结合。合心村成为全省唯一的板蓝根油菜种植基地。板蓝根油菜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历时16年培育而成,既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收获油菜籽,营养比油菜更丰富,还有抗病毒、消炎降火作用,市场价值大。产业开发的难点在种植技术和收割技术。

图片

图片

正是凭借“学校训+田间学”的方法,今年500亩板蓝根油菜全部丰产丰收,“板蓝根油菜+粮食”的种植模式在胡金店镇将扩至2000亩以上。合心村党支部书记王兵算了一笔账,去年村里种了500亩板蓝根油菜,全季采摘菜苔5茬,亩产达4000斤,订单回收价4元/斤,今年5月中旬又收获菜籽,亩产300斤、订单回收价每斤5元,秸秆经收割粉碎压块后按每亩1000元予以回收,“油菜是养地作物,有利于下茬粮食作物生长。这样算下来,每亩纯收入至少13000元。”

赚了吆喝,没赚钱怎么办?

——功夫在“花”外

当前,为了激活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乡村生态价值,各种赏花游轮番上演。初衷很好,但一些地方却陷入赚了吆喝,赚不到钱的尴尬。来看的人很多,但是看了就走了,村民们赚了吆喝没赚钱,留下的垃圾还要去处理,甚至赔本赚吆喝。怎么办?

有流量,更要有消费场景。“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将流量变现,让游客到村里来,购买农产品,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赚钱。”高文峰提出,把农业生产基地建成观光旅游基地,把村湾建成游客与村民互动的场所,这样才把市场引到家门口。

图片

△云梦县胡金店镇盛砦村

图片

消费场景不是简单地建几个餐馆或商店,关键要在“特色”上下功夫。胡金店镇合心村、盛砦村以油菜花闻名,于是围绕油菜这一主题,村里把油榨坊变成非遗工坊,卖菜油。村里建起了幸福食堂,游客来了可以现场品尝菜油、菜薹,平时也可以方便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就餐。

没有“花”的村庄也能“开”出自己的“味道”。云梦县伍洛镇三湖村原是一个很普通的传统村落,没有特色资源禀赋,但现在四季游客不断。“四季皆春色,因为功夫在花外,”云梦县委副书记尹亮一语中的。

图片

△云梦县伍洛镇三湖村村景之一

夏日里,走进三湖村,整洁的道路两旁格桑花开得正艳,看似普通的农屋里,隐藏着一个个匠心独具的店铺,有网红染坊,乡土餐厅、生态民宿还有淡雅的咖啡屋......“游客来了,会留下来喝杯咖啡,吃餐饭,有的还会住上几天,”村里楚楚咖啡馆主理人赵翠云说。吸引赵翠云来村里的,是一眼初见的乡愁韵味。流量变现,正是缘于乡愁元素和田园风光的有机融合。

图片

△云梦县伍洛镇三湖村村民傍晚在村中游玩

村中有景,景中有村,村景共荣。“我们只是让乡村更像农村,”尹亮介绍,村庄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坚持运营前置,挖掘本地乡村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引进特色民宿,以民宿“隐居乡里”引流量,盘活乡村沉睡资源。

图片

△云梦县伍洛镇三湖村村景之一

流量变现后,村民不出村就能轻松就业。37岁的三湖村民万勇今年和爱人在村里开起了便利店,月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还不用忍受常年外出务工思乡想家的苦。

一亩菜能做多大产业?

——小菜园也有大作为

蔬菜是云梦的传统农业产业。人多地少激发出这里蓬勃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新活力。一亩菜在这里,演绎出各种可能。

图片

△隔蒲潭镇深港村蔬菜基地

菜园“变”公园,这不是规划,是在云梦的生动实践。云梦县隔蒲潭镇深港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西兰花、特色花生、南瓜、冬瓜等应有尽有。蔬菜种植大户们也特别善于创新思路开拓市场。蔬菜大户刘四田联合全县9家农业企业,组建了蔬菜联合社,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将蔬菜基地变成了蔬菜主题公园。基地建起采摘长廊,观光走廊。长廊两边是高新农业科技产业园,生长着各色各样的蔬菜新品种,既引领示范带动周边邻村打造绿色蔬菜品牌,还成了众多小学生的农学实践田。每年游客如织,菜的价值也翻倍增长。

图片

△云梦县城关镇铁西片区的共享菜园

城郊荒地“变”共享菜园,落后村成网红打卡点。云梦县城关镇铁西片区的村子过去因为铁路相隔,唯一通往城中的涵洞堵塞,因交通不便渐渐落后,很多菜园无人耕种。这两年,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贯通涵洞,延伸刷黑道路,从县城到铁西片区的村子只要十几分钟车程。交通便利了,城关镇引导村里将荒的菜地划分成小地块,改造成共享菜园,11亩地拆分成240份小菜园,一上市便被抢租一空。“130位市民认租,每亩菜园价值翻了近10倍,”云梦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孙剑波说。流量来了,市场主体也顺势而为,在铁西片区建成田园露营餐厅,很快,昔日落后村成了网红打卡点。

图片

走在云梦,人们不时会发现众多餐饮大咖的身影。没错,这里还是众多知名餐饮企业的净菜配送地。“我们这个净菜加工园占地面积不到7亩地,但可以创造3000多万元年产值,”专攻净菜市场的云梦良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以良颇为自豪,“每天来这里清洗、分切、包装的村民有60多位,每年可获得近3万元务工收入”。净菜市场看着不起眼,但这个细分赛道却蕴含着巨大商机。净菜加工园与大米先生、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公司建立深度合作,打通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云梦作为南菜北运集散地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臭水沟也能成美景?

——观念一转天地宽

在人多地少的平原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绣花功夫。穿行云梦乡村,昔日小小的臭水沟也“织”出了繁花似锦,久看不厌。这种变化在云梦县下辛店镇尤为明显。

图片

△下辛店镇村容

下了高速进入云梦最南端的乡镇下辛店镇,曾经迎面而来的就是几条臭水沟,多年垃圾成堆,苍蝇乱飞。镇里的干部四处招商经常碰壁。

转折起始于4年前武汉大学一群博士的生态考察,“我们发现这里是一个被垃圾掩埋得很好湿地资源,”武汉大学博士肖克炎和队友们看到后,立刻向镇里提议,“把这些臭水沟连同周边垃圾场都流转给我们种花种草,每亩租金800元,村民们还可以来打工挣钱。”听到这个提议,镇里的干部们都不敢相信,“臭水沟能不能种活都难说,何谈赚钱?我们都觉得搞不长!”昔日负责镇里招商事务的下辛店镇人大主席李清明坦言。

图片

图片

但是一年后,这里水清岸绿、花开满池,不时蝴蝶纷飞、野鸟栖息。这里也成为武汉等周边城市湖泊河道生态修复所需水生植物种苗供应地。

“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纵向融合;通过拓展多元价值,发展农文旅多种业态,实现横向融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蒋星华表示,也是以云梦为试点,为全省探索出联农带农,实现利益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

气蒸云梦泽,沃野绽新颜

在一针一线的精心编织中

一片意境悠远的和美乡村画廊

一方鱼米飘香的富庶家园

在云梦徐徐舒卷开来

来源:云梦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