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同打造绿色都市圈 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三年行动方案发布
来源: 长江日报
日前,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生态环境组办公室正式印发《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建设绿色低碳都市圈、和谐共生都市圈、美丽清洁都市圈、安全宜居都市圈、融合发展都市圈,到2025年,武汉都市圈“两带一环六楔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五个”都市圈
建设绿色低碳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是湖北省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生产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武汉市被列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武昌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武汉都市圈九市要进一步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绿色低碳交通、碳达峰、绿色低碳新风尚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建设和谐共生都市圈。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开展跨区域生态环保合作,把治水、治气、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有机结合起来。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共同努力,都市圈九市协同打造生态安全格局、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共同缔造城乡蓝绿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建设美丽清洁都市圈。通过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大气联防联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无废都市圈”建设、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使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安全宜居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下一步,武汉都市圈将聚焦推进环境基础处理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共同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统筹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同。
建设融合发展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九市成立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生态环境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署《武汉都市圈2023年(鄂州)生态环境合作协议》,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应急联动,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共同打造绿色都市圈。目前,共同编制的《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即将审定印发实施。
共保联治工作加速推进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都市圈正在加速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
2020年6月,武汉市新洲区与黄冈市团风县签订道观河生态补偿协议;2023年1月,武汉与孝感、随州签订府澴河生态补偿协议。武汉市还与咸宁、鄂州、孝感、随州等签订联防联控协议,统筹推动梁子湖、府澴河、倒水、滠水等流域的综合治理。此外,鄂州、黄石也签订了《高桥河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今年4月23日,九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订《梁子湖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框架协议》。5月29日,武汉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共同谋划了武汉都市圈夏季臭氧污染联防联控。
6月1日,位于通顺河下游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武汉市将300万元生态补偿金交给上游的仙桃市,这是湖北省第一笔到位的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
专家>>>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结合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介绍,武汉都市圈北有大别山,南有幕阜山,而且湖泊众多,建设生态型都市圈具有优良的环境基础。同时,武汉都市圈的生态环保产业基础雄厚,武汉青山和东西湖的循环经济产业、东西湖的再制造产业、黄石下陆的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武汉都市圈的生态旅游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均都走在全国前列。武汉和黄石还入选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秦尊文表示,早在2005年,武汉城市圈就提出“生态环保一体化”,致力于打造生态城市圈。《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18年前的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方案提出打造‘五个’都市圈,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结合。”秦尊文说,九城一心,共保联治,武汉都市圈将天更蓝、水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