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创新生态进入热带雨林模式

武汉科技创新生态进入热带雨林模式

原标题:武汉科技创新生态进入热带雨林模式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武汉创新驱动发展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保持良好扩容势头。

今年1至9月,全市高新企业注册申报6401家,占全省比重超50%;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465家,同比增长32.09%;技术合同成交额1730.04亿元,同比增长68.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稳中有进。

其中,不少亮点值得关注。记者观察看到,近年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活跃,创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辐射引领水平不断提升。

高新企业注册申报数年均增长率近30%

今年4月,光谷“小巨人”元丰电控申报创业板IPO过会,这是国内汽车电子自主品牌中少数具备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技术、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国内自主品牌前列。这家2007年在光谷创立的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负责人说:“成为‘高新企业’,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良性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全市高企注册申报6401家,年均增长率近30%。

数字的背后是城市抢抓创新主体梯度培育的真实写照。武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武汉市科技局不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推进众创孵化载体建设,深入实施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规划,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在全市,今年新增的百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深入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全市设立57个科技金融工作站,初步搭建起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工作站累计组织投融资对接及政策咨询活动逾千场,服务企业近5000家次,帮助在孵企业获得科技贷款456笔,贷款规模20.95亿元,股权投资128笔,投资规模35.07亿元。

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科技人才密集、能够形成核心技术产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涌现。截至9月30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465家,同比增长32.09%。入库企业主要聚集在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

科技创新能力6年时间接近翻番

10月22日上午,在武汉召开的世界光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大会上,集中展示了一批领先的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其中,多个产学研融合的成果亮眼——全球首个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全方位洞见肺腑;单床位扫描仅需20秒,全数字PET开创全球第一;“汉产”脑机接口产品通道数65000余个,是国外先进同类型产品的20倍……

近年来,武汉积极探索以“揭榜挂帅”机制组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揭榜”,由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组成的创新联合体“挂帅”出征,在生产线上搞科研、在实验室里谋转化。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730.04亿元,同比增长68.50%。就在近期,首届东湖科学会议上,智能建造与智慧感知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筹建)启动。这表明,武汉将再“上新”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平均每周都有科技型企业发布创新成果,1900多个平台当好创新“阶梯”。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在孵企业900余家。前不久发布的《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3》显示,武汉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其中,知识创造力、辐射引领力和产业驱动力表现突出。

报告显示,武汉科技创新能力6年时间接近翻番。今年以来,以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等为目标的武汉新城启动建设,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陆续开工。目前,已有5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布局。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