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湖北实验室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向“新”而行 湖北实验室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年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加快打造全国科创高地,破局科研成果“转化难”,湖北又有“新行动”。

5月16日,湖北实验室再次发布20项标志性成果,同时湖北实验室协同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等3类15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52.83亿元。

自2021年,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有关方面与湖北省共建的7个湖北实验室揭牌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有10家湖北实验室。

加快湖北实验室建设,湖北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

集聚高水平科研团队 关键技术攻关持续聚势突破

科技人才是省实验室发展的第一资源。

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院士81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这些都是湖北最宝贵的“压箱家底”,也是湖北实验室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

三年时间以来,10家湖北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湖北省集聚技术、资本、人才、产业的重要平台,在引进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科研新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

区别于“学科名+重点实验室”方式命名的湖北实验室,作为湖北省战略科技力量核心,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湖北科技创新平台的“先锋队”。

湖北实验室采取“1+N”的建设模式,由牵头组建单位,联合相关领域优势力量共建,形成“核心+联盟”的创新格局,采取“以科研任务为导向的合同管理制”,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和优秀人才吸引激励机制。

如今,湖北实验室通过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和重大任务牵引等方式,汇聚“两院”院士66位,建成一支近3000人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全职人才占比达到60%。

聚焦主攻领域,近些年湖北实验室牵头或参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经费近5亿元,形成“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内河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新型作物广谱抗病基因”“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项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科创策源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锚定“省级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和“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目标,作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和重大工程,湖北实验室无疑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自2020年以来,湖北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谋划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任务、重大创新举措和重大改革。

四年来,湖北科技创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如今,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一批全重(国重)、省重+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

但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形成产业化才有生命力。基于此,湖北推动项目、资金、平台、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加速向科创企业集聚,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

从实验室到研究院,从生产车间到工业园区,湖北科技创新处处充盈着活力与潜力。一组数据有力展现湖北科创企业培育“成果”:截至目前,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35000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00亿元,排名跃居全国第3,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提高到65.2%,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排名上升至第7、中部第1。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聚链成群,科研成果转化的加快形成。九峰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重要成果催生出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封装等产业,东湖实验室“电化长江”“电化汉江”带动湖北新能源船舶行业发展,隆中实验室储热/冷技术、氢能技术等助力襄阳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产业项目。

系统谋划和部署 加速提升科技前沿策源力

加速创新成果成为现实生产力,将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今年5月,《湖北实验室建设效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发布,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进一步理清湖北实验室“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得好?”

在总体目标方面提出,到2026年,10家湖北实验室全部实现独立化、实体化、高效化运行,新增在鄂国家实验室(基地)数量达到1-2家,每家实验室累计有效知识产权(不包含软件著作权)数量达到50件以上、全职人员达到200人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亿元以上,每家实验室年均承担省级以上纵向项目(课题)经费达到3000万元以上,年均横向技术研发合同到账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年均科技成果技术转让合同到账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

为实现目标,湖北提出了国家实验室“对标行动”、原始创新能力“攀登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等十大行动,在构建实验室建设标准体系、加快未来前沿技术研发、补齐产业链关键技术短板、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引。

推动湖北实验室在三年时间里实现科技前沿策源力、高端人才集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力、科研条件支撑力、开放创新协同力快速提升。

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迈向“大市场”,凡此种种布局下,作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湖北正以变应变,以开放包容帮助创新跨越“死亡之谷”,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做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