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省创新群体王乐华:科研报国 奋斗不止的岩体力学科研先锋
湖北
湖北 > 资讯 > 独家 > 正文

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省创新群体王乐华:科研报国 奋斗不止的岩体力学科研先锋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科技企业、重大平台、重点人才(团队)、最新成果的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创响荆楚”宣传品牌,为湖北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湖北省科技厅在凤凰网湖北推出“潮涌荆楚、向‘新’奔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三峡大学,有一位长期致力于深埋地下洞室岩体卸荷效应与应对研究的学者,他就是王乐华教授。作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领军人物,王乐华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历时20余年,在深埋地下洞室岩体卸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省创新群体王乐华:科研报国 奋斗不止的岩体力学科研先锋

与年轻的团队共同进步

王乐华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在他的带领下,其团队成功培养了众多博士后和博士生。他的团队现有教师15人,平均年龄40岁,是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屡获殊荣,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荣誉。团队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0余篇,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王乐华不仅积极推进科教结合与产学研的协同合作,而且通过创新群体项目的成果,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课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实现了超过50,000人次的全国在线实验学习,并为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企业提供了2000多人次的技术人员培训。

与时代的需求共同呼吸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成长为砥砺奋进的青年,王乐华在深埋地下洞室岩体卸荷领域潜心钻研中发现复杂工程岩体开挖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国家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都需要突破不同的技术瓶颈与难题,如何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安全施工,成为了国家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大型岩体开挖卸荷真三维物理模型实验系统

大型岩体开挖卸荷真三维物理模型实验系统

导向式磁汇聚工程浆液压注设备

导向式磁汇聚工程浆液压注设备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于是,王乐华在深埋地下洞室岩体卸荷领域耕耘二十余年,与时代的需求共同呼吸。在王乐华的指导下,他与团队提出了关键块体的控制性结构面分区卸荷效应分析方法;研发了关键块体结构面的导向式磁汇聚注浆锚固技术;研制了复杂地质环境与加卸载于一体的大型岩体开挖卸荷真三维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和岩体水上水下磁锚钻注一体化装备,为复杂工程岩体开挖卸荷变形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和设备保障。这些闪耀的科研结果,无不印证出他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与刻苦。

为国家的需求共同奋斗

“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为目标”是王乐华与其团队不变的初心。多年的坚守与钻研,团队始终与国家战略和重点工程需求紧密对齐,克服了一系列棘手的技术挑战。

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三峡水运新通道、雅下水电开发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在湖北省的矿产资源勘探、城市空间的安全规划、以及灾害预防与减缓等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些贡献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提升了社会福祉。

王乐华与团队所展现的科研实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彰显了他们对科学进步的承诺,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社区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

只有经年累月的不断耕耘,才有如今的硕果累累,这一切成就不仅展现了王乐华身上的个人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通讯员: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