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科技企业、重大平台、重点人才(团队)、最新成果的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创响荆楚”宣传品牌,为湖北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湖北省科技厅在凤凰网湖北推出“潮涌荆楚、向‘新’奔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华夏大地孕育柑橘四千余载,“柑橘教授”徐强扎根祖国大地,投身柑橘研究,为柑橘“正名”,谱写中国当代新“橘颂”。
徐强个人照
瞄准国际领先 讲好柑橘科研的中国故事
这一场柑橘起源“争夺战”,始于2018年前后。当时,美国主导的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明确提出柑橘起源于喜马拉雅东南麓。
正赶往云南的徐强和学生在火车上发现了这一成果的“漏洞”,“喜马拉雅东南麓这个说法值得怀疑,至少不精确。”“值得用野生材料加基因组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再考察。”“我觉得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把柑橘起源的故事讲清楚。”……师徒二人在火车的小桌板上架起电脑,开始细细琢磨起来。
命运的齿轮其实早在2013年就开始转动。彼时,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引领中国柑橘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领军者邓秀新院士就曾多次带领徐强等深入南方柑橘分布地区,遍访古树、寻找资源。邓秀新曾叮嘱他们:“好好搜集鉴定一下,如此大规模野生柑橘资源可以作探源研究材料。”
更正、更正、再更正,否定、否定、再否定……经过艰辛地探索,他们解析了全球312份柑橘亚科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数据,推测古印度板块可能是柑橘亚科的起源中心,中国南部则可能是柑橘属的初生起源中心,而喜马拉雅山东南麓和澳大利亚及附近岛屿则是柑橘的两个次生分化中心。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柑橘(芸香科植物)基因组图谱,首次对柑橘亚科野生和地方资源系统收集和评价,建立起国内外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柑橘亚科基因组和DNA数据库,为我国柑橘种源保存与创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该研究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提名,提升了我国在世界柑橘研究的影响力和地位。
至此,从“厥包橘柚锡贡”到“果之美者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再到“蜀汉、江陵千树橘”,柑橘已被证明扎根华夏大地四千余年。
聚焦产业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服务社会
上个世纪60年代,华中农学院园艺系主任、中国柑橘学科的奠基人章文才奔赴湖北秭归,向当地农民传授接种技术,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上个世纪90年代,章文才老先生的学生邓秀新延续导师章文才先生的精神,带领团队围绕柑橘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邓秀新院士的学生,徐强也被导师的精神深深影响着。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徐强做到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果园里。
“马家柚”又名马家蜜柚,是指产于江西省地方特产水果,是红心柚的一个品种。因其母树位于大南镇古村马家自然村故名曰“马家柚”。
徐强在基地指导开展柑橘资源和遗传研究
徐强是每颗马家柚忠心耿耿的朋友,和马家柚结下了深情厚谊,是马家柚果农们最熟悉不过的人。指导果农们渡过技术难关时,除了关于果树和林学的专业性术语,徐强会给他们讲解马家柚的“性格”,即柚子树需要的营养,嫁接的亲和性等。徐强说,就像养一个小孩,你要把他管好,保护好他,品质就很好,小孩成长的快,树也是一样的,你不管它,它品质肯定就会差一些。
2018年,徐强起草了马家柚的地方标准;2021年担任上饶市广丰区振兴马家柚科技研究中心及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为支撑马家柚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柚类第3大产区、当地农村乡村振兴第一大产业提供了关键支撑,受到了当地果农和农业主管部门高度评价,作为2022年江西省全省农业发展大会、202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的示范点。
谈及未来的科研道路,徐强描绘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柑橘世界,“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能收集到更多柑橘等水果的野生种,然后在我们华农生长,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实现快速驯化,培育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品种。”
这位“80后”博士生导师,在创新思想和追寻科学前沿的过程中步履不停,脚步坚定。
(通讯员:沈科 湖北省科技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