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科技企业、重大平台、重点人才(团队)、最新成果的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创响荆楚”宣传品牌,为湖北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湖北省科技厅在凤凰网湖北推出“潮涌荆楚、向‘新’奔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当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各国纷纷开始聚焦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湖北也有这样一群研究人员,他们深耕太阳能电池领域,协同创新,为中国的光伏行业注入了无限动力。
彭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自2008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彭勇一直从事新型太阳电池的制备技术开发工作。
2009年,彭勇前往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彭勇设计并完成了一条产能为1分钟/片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组件全印刷产线,该举大大提高了该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效率。
光伏自诞生以来,其产业的发展就一直走在效率提升和降本的路上,想要推动光伏发电效率提升和制造成本的降低,自然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2015年回国工作以后,彭勇将研究方向锚定在钙钛矿薄膜光伏的产业化技术开发领域。通过试验数据的积累,反复试验、反复对比、反复修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彭勇研发了一套全新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结构,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柔性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在大幅提升成功率的同时,还降低了约50%的产线造价。基于此技术,彭勇已主持设计并完成了十千瓦级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并实现了百瓦级钙钛矿太阳电池电站的稳定运行。
作为钙钛矿薄膜光伏的产业化技术开发的排头兵,彭勇还以负责人的身份主持着多项与钙钛矿太阳电池相关的省市地方政府、科技部和企业项目的大面积、可产业化的钙钛矿薄膜光伏产品生产技术开发任务。
一手强抓技术产业化,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也丝毫没有放松。目前,彭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制了国内首个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检测标准,2023年成为工信部电子标准化司IEC/TC 82钙钛矿电池项目组国内对口(镜像)项目组成员。
面对这些成就,彭勇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科技创新的路途永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和积极进取,才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果实。他表示将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和坚苦卓绝的工作状态,带领团队继续前行。
(通讯员:沈科 湖北省科技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