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越来越忙” 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交通规划体系

天空“越来越忙” 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交通规划体系

原标题:天空“越来越忙”,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交通规划体系

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1月9日,记者从民进武汉市委会获悉,在本次武汉市两会期间,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专项方案和措施,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促进产业集聚,加速推进武汉航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武汉的天空“忙”了起来。

去年11月15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一架直升机从武汉汉阳南岸嘴公园起飞,并沿长江飞行,标志着武汉首条长江低空游览航线试飞成功,自此,游客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从空中全方位欣赏到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端庄秀美以及“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磅礴气势。

武汉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开通低空飞行商业航线10条以上、城市治理类航线1000条以上,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商业航天等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低空经济”并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作为前沿技术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拓展武汉经济发展空间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各类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展迅猛。该建议指出,目前武汉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位,低空经济企业数量排在全国第六位,已有具备整机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10余家,航空文旅应用场景逐渐多元,汉南通航机场已成功举办两届世界飞行者大会,开展执照培训、空中游览、试飞试验等业务,东湖观光氦气球、花博汇直升机游览等项目已成为景区的亮眼名片。武汉有着悠久的航空文化基因,依托“两江四岸”等旅游资源和低空经济产业链基础,可将航空文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成为城市旅游的新亮点。

参与该提案调研的民进江汉区工委会员王晶认为,要加快推进低空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制定,可尽快分类分级划设低空飞行器适飞空域,规划多层次、多场景城市低空航线网络,鼓励航空文旅企业申报旅游航线,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打开天空”。

尽管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具备发展低空服务的条件,但也面临空域管制复杂、申报审批手续繁重、应用场景缺乏等难题。她认为,可争取将低空飞行纳入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把通航机场、直升机场、无人机起降点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预算,推动低空基础设施与民用机场、其他交通运输枢纽有效衔接,打造一体化综合航空交通枢纽。”

武汉是旅游大市,在低空飞行与文旅深度融合方面,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在航空文旅项目设计时,应将城市历史、地域文化融入旅游场景之中,围绕低空文旅应用场景,开展应用试点示范,以本地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应用场景牵引产业发展,借助武汉在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培育、重点行业应用、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的优势,创建航空文旅示范区,发挥辐射引领效用并推广成功经验。

在人才储备方面,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加强航空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合作,以“产学融合”为指导,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持建立航空俱乐部、通用航空协会等航空人才培育培训组织,开展飞行体验、飞行理论讲座和模拟飞行训练等活动,做好航空人才的资质管理与能力建设。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