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多举措力促学子聚汉、返乡创业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武汉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加快完善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双创双带”机制,进一步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每年为学子筹集就业岗位50万个
《方案》从充分挖掘岗位、畅通多元就业渠道,健全支持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完善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等三方面着手,提出11条举措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
在畅通就业渠道上,武汉市将实施岗位开发计划,开展“就在武汉”招聘活动,举办市外引才活动,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将挖潜扩容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就业岗位,每年筹集就业岗位50万个,其中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岗位占比不低于30%,征集就业见习岗位1万个,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
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方案》提出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并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留汉落户、创办企业、创业融资、成果转化、社会保障等各类服务。开展创业孵化基地评估认定工作,新增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30家。强化创业意识培育,每年开展大学生等青年创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举办武汉“英雄杯”大学生、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每年遴选300个左右优秀项目予以扶持,配套开展创业讲堂、创业实训、融资对接等服务活动,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在汉落地转化、发展壮大。
在服务保障上,《方案》提出落实财政补贴、社保降费、税收优惠等各项举措,按规定对吸纳大学生就业多的企业给予一定支持。筹集房源不少于2万套,对符合条件的来汉就业创业大学生落实租金优惠、房租减免等政策,让青年学子留得下、住得好。
每年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亿
武汉市将通过精准建册入库、开展全覆盖靶向服务,优化创业培训、提升全过程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服务、提供全方位发展助力,夯实创业孵化、拓展全周期培育扶持,组织创业活动、营造全生态创业氛围等5方面着手,大力推进“返乡创业”行动。
《方案》提出,要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提供“五个一”返乡服务。全面摸排武汉农村户籍在外人员,掌握在外老乡、老板、老同学、老客户等情况,系统采集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区、返乡意向等信息,建立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抢抓各大节日,为返乡人员提供送一封家乡书信、组织一场恳谈会、走访一次返乡创业园区、提供一张政策清单、发放一份家乡礼包服务,推动形成返乡创业热潮。
同时,武汉将为返乡人员优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特色活动,每年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指导1万人次。聚焦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开发直播电商等特色培训项目,按照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每年为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5000人次以上。对优秀返乡创业项目,提供“跟踪陪跑”帮扶,帮助返乡创业企业行稳致远。对创业失败的返乡人员,按照规定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
在创业全周期培育扶持上,《方案》提出要建设返乡创业园区、扩大创业融资渠道、提供农业产业发展支持、提供人才引育支持。将整合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和各区现有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资源,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设施齐全、产业集中的市级返乡创业园区。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每年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亿元。扩大“惠农贷”抵质押范围,开展农业融资应急基金、“武农贷”等金融服务,力争每年政策性支农金融业务贷款金额不低于2亿元。落实武汉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返乡创业政策,对返乡人员创办领办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产业发展支持。